| 摘要 | 第8-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 1 前言 | 第11-20页 |
| 1.1 猪细小病毒概述 | 第11-16页 |
| 1.1.1 猪细小病毒的病原学 | 第11-12页 |
| 1.1.2 猪细小病毒基因组结构 | 第12-13页 |
| 1.1.3 猪细小病毒编码的蛋白 | 第13-14页 |
| 1.1.4 PPV的培养特性 | 第14页 |
| 1.1.5 PPV的流行病学 | 第14-16页 |
| 1.2 猪细小病毒的诊断 | 第16-17页 |
| 1.2.1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 第16页 |
| 1.2.2 PCR检测技术 | 第16页 |
| 1.2.3 中和试验(SN) | 第16页 |
| 1.2.4 凝集试验 | 第16-17页 |
| 1.2.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第17页 |
| 1.2.6 免疫荧光技术 | 第17页 |
| 1.3 PPV疫苗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1.3.1 弱毒疫苗 | 第17-18页 |
| 1.3.2 灭活疫苗 | 第18-19页 |
| 1.3.3 基因疫苗 | 第19页 |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 2.1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 2.1.1 细胞、病毒与抗体 | 第20页 |
| 2.1.2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 2.1.3 培养基和主要试剂 | 第20页 |
| 2.1.4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9页 |
| 2.2.1 VP2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 第21-22页 |
| 2.2.2 VP2蛋白的纯化 | 第22-23页 |
| 2.2.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3-27页 |
| 2.2.4 单克隆抗体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 第27-2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 3.1 VP2蛋白的表达及鉴定 | 第29-30页 |
| 3.1.1 VP2蛋白的SDS-PAGE鉴定 | 第29页 |
| 3.1.2 VP2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 | 第29-30页 |
| 3.2 VP2蛋白的纯化 | 第30-31页 |
| 3.3 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1-32页 |
| 3.4 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 | 第32页 |
| 3.5 单抗效价测定 | 第32页 |
| 3.6 单抗亚类的鉴定 | 第32-33页 |
| 3.7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 | 第33页 |
| 3.8 单克隆抗体Western blot鉴定 | 第33-35页 |
| 3.9 间接免疫荧光鉴定 | 第35页 |
| 3.10 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稳定性 | 第35-37页 |
| 4 讨论 | 第37-41页 |
| 4.1 VP2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37页 |
| 4.2 单抗制备过程免疫原的选择 | 第37页 |
| 4.3 单克隆技术的重要环节 | 第37-39页 |
| 4.4 制备PPV VP2蛋白单克隆抗体潜在的应用价值 | 第39-41页 |
| 5 结论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 附录 | 第50-5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