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5-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1-25页 |
| 1.1 选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7页 |
| 1.2 地铁环境的特点及问题 | 第17-19页 |
| 1.2.1 地铁环境的特点 | 第17-18页 |
| 1.2.2 地铁环境的问题 | 第18-19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2-23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 1.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2 理论基础及软件介绍 | 第25-47页 |
| 2.1 控制方程 | 第25-27页 |
| 2.1.1 质量守恒方程 | 第25-26页 |
| 2.1.2 动量守恒方程 | 第26页 |
| 2.1.3 能量守恒方程 | 第26-27页 |
| 2.2 湍流模型 | 第27-30页 |
| 2.3 B型地铁送风系统及车厢环境设计介绍 | 第30-35页 |
| 2.3.1 B型地铁送风系统介绍 | 第30-32页 |
| 2.3.2 地铁车厢环境参数介绍 | 第32-35页 |
| 2.4 计算流体力学的介绍 | 第35-41页 |
| 2.4.1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 第36-41页 |
| 2.5 STAR-CCM+软件的介绍 | 第41-46页 |
| 2.5.1 STAR-CCM+的网格形式 | 第42-44页 |
| 2.5.2 STAR-CCM+的前处理、求解器与后处理介绍 | 第44-46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3 地铁车厢内送回风口位置布置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47-85页 |
| 3.1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47-50页 |
| 3.2 网格的划分 | 第50-53页 |
| 3.3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53-55页 |
| 3.4 静止列车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5-68页 |
| 3.5 静止列车速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8-83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4 空载运动地铁车厢内气流组织数值模拟 | 第85-103页 |
| 4.1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85-86页 |
| 4.2 网格的划分 | 第86-87页 |
| 4.3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87-88页 |
| 4.4 空载运动列车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的结果及分析 | 第88-95页 |
| 4.5 空载运动列车速度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95-102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5 载客运动地铁车厢内气流组织数值模拟 | 第103-117页 |
| 5.1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103-104页 |
| 5.2 网格的划分 | 第104-106页 |
| 5.3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106页 |
| 5.4 载客运动列车温度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106-111页 |
| 5.5 载客运动列车速度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111-116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 6 结论 | 第117-121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117-118页 |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18-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25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5-12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