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xWorks的分布式冗余工业以太网协议(DRP)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与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DRP协议在网络系统的应用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技术 | 第14-22页 |
2.1 交换机发展历史 | 第14-18页 |
2.1.1 总线型拓扑技术 | 第14-15页 |
2.1.2 集线器技术 | 第15-16页 |
2.1.3 交换机技术 | 第16-18页 |
2.2 交换机类型 | 第18-19页 |
2.2.1 非管理型交换机特点 | 第18页 |
2.2.2 管理型交换机特点 | 第18-19页 |
2.3 网络通讯协议分析 | 第19-21页 |
2.3.1 网络通讯协议组成部分 | 第20页 |
2.3.2 网络通讯协议与七层参考模型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DRP协议的硬件设计 | 第22-37页 |
3.1 网路接口的架构选择 | 第22-27页 |
3.1.1 网卡通信的整体设计 | 第23-24页 |
3.1.2 MII总线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3.1.3 DMA数据传输机制 | 第25-27页 |
3.2 DM9000AE网络芯片 | 第27-28页 |
3.2.1 DM9000AE网络芯片分析 | 第27-28页 |
3.2.2 DM9000AE工作流程 | 第28页 |
3.3 DRP协议的硬件系统实现 | 第28-35页 |
3.3.1 DRP协议通讯系统分析 | 第28-31页 |
3.3.2 单环拓扑冗余设计 | 第31-32页 |
3.3.3 双环拓扑冗余设计 | 第32页 |
3.3.4 插入一个已修复交换节点的实现 | 第32-34页 |
3.3.5 插入一个新交换节点的实现 | 第34-35页 |
3.4 电源电路设计 | 第35-36页 |
3.5 网络芯片硬件电路设计 | 第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DRP协议的软件设计 | 第37-54页 |
4.1 VxWorks操作系统可用性分析 | 第37-41页 |
4.1.1 VxWorks网络设备驱动实现 | 第39-41页 |
4.2 DRP协议环形拓扑通信机制的分析 | 第41-42页 |
4.3 DRP协议通信机制的设计 | 第42-47页 |
4.4 DRP协议检测和恢复故障的设计 | 第47-52页 |
4.4.1 单环网络故障的处理方案 | 第48-49页 |
4.4.2 双环网络故障的处理方案 | 第49-52页 |
4.5 CRC校验算法 | 第52-53页 |
4.5.1 CRC校验的算法实现 | 第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系统整体测试 | 第54-62页 |
5.1 网络报文的测试工具 | 第54-58页 |
5.1.1 Wireshark抓包工具配置 | 第54-55页 |
5.1.2 IXIA网络设备测试仪配置 | 第55-58页 |
5.2 DRP环网链路状态测试 | 第58-59页 |
5.2.1 DRP组网环境搭建 | 第58页 |
5.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8-59页 |
5.3 DRP协议光口识别测试 | 第59-61页 |
5.3.1 链路检测协议处理流程的设计 | 第59-60页 |
5.3.2 光口识别的测试结果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