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一、“留守妇女、儿童”遭受性侵犯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5-19页 |
(一) 定义 | 第15-17页 |
1. “留守妇女”的概念 | 第15页 |
2. “留守儿童”的界定 | 第15-16页 |
3. 性侵犯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 我国对“留守妇女、儿童”遭受性侵犯的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三) 国外妇女儿童遭受性侵犯的研究状况 | 第18-19页 |
二、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遭受性侵犯问题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 调查问卷 | 第19页 |
(二) 访谈 | 第19页 |
(三) 档案数据 | 第19-20页 |
三、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遭受性侵犯现象分析 | 第20-28页 |
(一)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留守妇女、儿童”遭受性侵犯概况 | 第20-22页 |
1. “留守妇女、儿童”在性侵犯对象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 第20-21页 |
2. 遭受性侵犯的“留守妇女、儿童”几乎为少数民族 | 第21页 |
3. 遭受性侵犯的“留守妇女、儿童”文化水平十分低下 | 第21-22页 |
(二)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遭受性侵犯案件的特点 | 第22-25页 |
1. 受侵犯人思想单纯及自我防范意识淡薄 | 第22页 |
2. 性侵犯地点多为受害人家中或学校 | 第22-23页 |
3. 作案方式多样化且受侵害人及其监护人迫于各种压力不敢告发 | 第23-24页 |
4. 性侵犯动机的偶然性 | 第24页 |
5. 行为极其恶劣且社会危害大 | 第24-25页 |
(三)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遭受性侵犯的原因分析 | 第25-28页 |
1. 性安全防范知识的缺乏与性监护的缺失 | 第25-26页 |
2. 性侵犯者文化水平较低且法律意识薄弱 | 第26-27页 |
3. 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及不良风气的入侵 | 第27页 |
4. 农村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有利犯罪条件 | 第27-28页 |
四、农村妇女、儿童遭受性侵犯案件处理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一) 案件难于发现及侦破 | 第28页 |
(二) 案件处理过程中容易对受性侵犯的妇女、儿童造成“重复伤害” | 第28-29页 |
(三) 对被害人的法律救济规定不完善 | 第29页 |
五、预防与处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遭受性侵犯的建议 | 第29-35页 |
(一)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性安全监护和教育 | 第30-31页 |
(二) 完善立法 | 第31页 |
(三) 行政机关执政为民,依法管理 | 第31-33页 |
(四) 司法机关依法打击犯罪,维护“留守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 | 第33-34页 |
(五) 社会各界齐心合力共同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 | 第34-35页 |
六、反思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