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1 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二氧化碳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1.1 概述 | 第10页 |
1.1.2 CO_2腐蚀机理 | 第10-12页 |
1.1.3 影响CO_2腐蚀的因素 | 第12-14页 |
1.1.4 CO_2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 | 第14页 |
1.2 CO_2体系缓蚀剂的研究 | 第14-18页 |
1.2.1 缓蚀剂的缓蚀机理 | 第14-16页 |
1.2.2 缓蚀剂的种类 | 第16-18页 |
1.2.3 缓蚀剂面临的问题 | 第18页 |
1.3 咪唑啉缓蚀剂 | 第18-21页 |
1.3.1 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 | 第18-19页 |
1.3.2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化学性质 | 第19-20页 |
1.3.3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4 缓蚀剂缓蚀性能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1 腐蚀产物分析法 | 第21页 |
1.4.2 电化学方法 | 第21-22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2-23页 |
1.5.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规律 | 第23-33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2.2.1 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原理 | 第24页 |
2.2.2 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步骤 | 第24页 |
2.2.3 合成产物的表征 | 第24页 |
2.3 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规律 | 第24-30页 |
2.3.1 油溶性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规律 | 第24-28页 |
2.3.2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合成规律 | 第28-30页 |
2.4 产物的表征 | 第30-32页 |
2.5 缓蚀剂溶解分散性测试 | 第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性能评价 | 第33-42页 |
3.1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2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3.3 评价方法 | 第33-36页 |
3.3.1 失重法 | 第33-35页 |
3.3.2 电化学评价 | 第35-36页 |
3.3.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36页 |
3.4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研究 | 第36-39页 |
3.4.1 缓蚀剂用量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2 温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 第37页 |
3.4.3 腐蚀时间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4 二氧化碳分压缓蚀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3.5 电化学测试结果 | 第39-40页 |
3.6 SEM测试结果 | 第40-4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复配方法研究 | 第42-48页 |
4.1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与有机缓蚀剂的复配 | 第42-46页 |
4.1.1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复配 | 第42-43页 |
4.1.2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与硫脲的复配 | 第43页 |
4.1.3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与OP-10的复配 | 第43-44页 |
4.1.4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与丙三醇的复配 | 第44-45页 |
4.1.5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与丙炔醇的复配 | 第45-46页 |
4.2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与无机缓蚀剂的复配 | 第46-47页 |
4.2.1 碘化钾的复配 | 第46页 |
4.2.2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与钨酸钠的复配 | 第46-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