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9页 |
第二章 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 | 第19-59页 |
一.实验部分 | 第19-22页 |
1. 试剂 | 第19页 |
2. 仪器及方法 | 第19页 |
3. 配体MABA-Si的合成 | 第19-20页 |
4. 配合物的合成 | 第20-22页 |
4.1. 稀土高氯酸盐的合成 | 第20页 |
4.2. 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 第20-22页 |
4.2.1. 二元配合物RE(MABA-Si)_3·(ClO_4)_3·5H_2O的合成 | 第20页 |
4.2.2. 三元配合物RE(MABA-Si)·(phen)_2·(ClO_4)_3·2H_2O的合成 | 第20-21页 |
4.2.3. 三元配合物RE(MABA-Si)·(dipy)_2·(ClO_4)_3·2H_2O的合成 | 第21-22页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22-58页 |
1. 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分析及性质研究 | 第22-29页 |
1.1. 组成分析 | 第22-23页 |
1.2. 一般性质 | 第23页 |
1.3.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23-29页 |
2. 配合物的波谱性质 | 第29-58页 |
2.1. 红外光谱(4000~400cm~(-1)) | 第29-34页 |
2.2. 核磁共振氢谱 | 第34-36页 |
2.3. 紫外吸收光谱 | 第36-40页 |
2.4. 荧光光谱 | 第40-52页 |
2.4.1. 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 | 第41页 |
2.4.2. 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 | 第41-50页 |
2.4.3. 二元与三元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强度比较 | 第50-52页 |
2.5. 低温磷光光谱及配合物分子内能量的传递效率 | 第52-55页 |
2.6. 荧光衰减曲线与荧光寿命 | 第55-56页 |
2.7. 铕配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核壳稀土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 | 第59-102页 |
一.实验部分 | 第59-63页 |
1. 试剂 | 第59页 |
2. 仪器及测试条件 | 第59页 |
3. 核壳稀土复合物的合成 | 第59-63页 |
3.1. 单分散SiO_2微球的制备 | 第59-60页 |
3.2. 核壳稀土复合物的合成 | 第60-63页 |
3.2.1. SiO_2@MABA-Si的合成 | 第61页 |
3.2.2. 二元核壳稀土复合物SiO_2@RE(MABA-Si)_3·(ClO_4)_3·5H_2O的制备 | 第61-62页 |
3.2.3. 三元核壳稀土复合物SiO_2@RE(MABA-Si)·(phen)_2·(ClO_4)_3·2H_2O的制备 | 第62页 |
3.2.4. 三元核壳稀土复合物SiO_2@RE(MABA-Si)·(dipy)_2·(ClO_4)_3·2H_2O的制备 | 第62-63页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63-101页 |
1. 电镜分析 | 第63-72页 |
1.1. SiO_2微球电镜分析 | 第63-66页 |
1.2. SiO_2@MABA-Si透射电镜分析 | 第66页 |
1.3. SiO_2@Eu(MABA-Si)__3·(ClO_4)_3·5H_2O透射电镜分析 | 第66-70页 |
1.4. SiO_2@Eu(MABA-Si)·(phen)_2·(ClO_4)_3·2H_2O透射电镜分析 | 第70页 |
1.5. SiO_2包覆前后透射电镜图对比分析 | 第70-72页 |
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2-75页 |
3. 荧光光谱分析 | 第75-96页 |
3.1. 核壳稀土复合物的荧光光谱 | 第75-92页 |
3.2. 包覆前后荧光强度比较 | 第92-96页 |
4. 荧光衰减曲线与荧光寿命 | 第96-99页 |
5. 铕核壳稀土复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 | 第99-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5-116页 |
附图 | 第11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