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5-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价值评估和处置的相关理论 | 第19-29页 |
2.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述 | 第19-22页 |
2.1.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含义 | 第19-20页 |
2.1.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分类 | 第20页 |
2.1.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表现形态及其价值 | 第20-22页 |
2.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价值评估方法 | 第22-25页 |
2.2.1 债权类不良资产的价值评估方法 | 第23-24页 |
2.2.2 股权类不良资产的价值评估方法 | 第24-25页 |
2.2.3 抵押实物类不良资产的价值评估方法 | 第25页 |
2.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方式 | 第25-29页 |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及处置的现状分析 | 第29-37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 第29-32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 | 第32-34页 |
3.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类别 | 第34-35页 |
3.4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流程 | 第35页 |
3.5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选择 | 第35-37页 |
第4章 次级类不良资产的价值评估和处置分析 | 第37-51页 |
4.1 次级类不良资产的概述 | 第37页 |
4.2 次级类不良资产的价值分析 | 第37-44页 |
4.2.1 价值评估项目简介 | 第37-38页 |
4.2.2 运用信用评价法进行价值评估分析 | 第38-44页 |
4.3 次级类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分析 | 第44-48页 |
4.3.1 次级类不良资产处置思路 | 第44-45页 |
4.3.2 次级类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 | 第45-46页 |
4.3.3 次级类不良资产处置案例 | 第46-48页 |
4.4 避免关注类资产向次级类资产转换的分析 | 第48-51页 |
4.4.1 关注类资产持续高位运行 | 第48-49页 |
4.4.2 关注类资产风险防控对策 | 第49-51页 |
第5章 可疑类和损失类不良资产的价值评估和处置分析 | 第51-63页 |
5.1 可疑类和损失类不良资产概述 | 第51页 |
5.2 可疑类和损失类不良资产的价值分析 | 第51-60页 |
5.2.1 价值评估项目简介 | 第51-52页 |
5.2.2 运用假设清算法进行价值评估分析 | 第52-60页 |
5.3 可疑类和损失类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分析 | 第60-63页 |
5.3.1 可疑类和损失类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 | 第60-61页 |
5.3.2 可疑类和损失类不良资产处置案例 | 第61-63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页 |
6.2 建议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