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双钙钛矿结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掺杂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燃料电池简介第11-13页
        1.1.1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第11-12页
        1.1.2 燃料电池的分类第12-13页
    1.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概述第13-15页
        1.2.1 SOFC的组成特点第14-15页
        1.2.2 SOFC的工作原理第15页
    1.3 SOFC的发展趋势第15-16页
    1.4 SOFC阴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6-22页
        1.4.1 ABO_3型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阴极材料第16-18页
        1.4.2 A_(n+1)B_nO_(3n+1)型类钙钛矿阴极材料第18-19页
        1.4.3 LnBaCo_2O_(5+δ)型双钙钛矿结构阴极材料第19-22页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3-33页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第23-24页
        2.1.1 实验药品第23-24页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24页
    2.2 材料制备与表征第24-33页
        2.2.1 阴极粉体制备第24-25页
        2.2.2 电解质制备第25-26页
        2.2.3 晶体结构表征(XRD)第26-27页
        2.2.4 组分表征(ICP)第27页
        2.2.5 氧含量测试(碘滴定)第27页
        2.2.6 表面化学态测试(XPS)第27-28页
        2.2.7 热重-差热分析第28页
        2.2.8 电导率测试第28-29页
        2.2.9 热膨胀分析第29页
        2.2.10 比表面积及孔隙测试第29-30页
        2.2.11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第30页
        2.2.12 电化学极化阻抗测试第30-31页
        2.2.13 单电池性能测试第31-33页
第三章 钡空位对PrBa_(1-x)Fe_2O_(5+δ)阴极材料理化特性及电化学行为影响研究第33-46页
    3.1 引言第33-34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4-45页
        3.2.1 相结构第34-35页
        3.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5-38页
        3.2.3 氧含量分析第38-39页
        3.2.4 电导率第39-40页
        3.2.5 热膨胀行为第40-41页
        3.2.6 与GDC电解质化学相容性第41-42页
        3.2.7 极化阻抗第42-44页
        3.2.8 单电池性能第44-45页
    3.3 结论第45-46页
第四章 K离子调控PrBa_(1-x)Co_2O_(5+δ)(x = 0.00–0.10) 理化特性及电化学行为研究第46-60页
    4.1 前言第46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6-59页
        4.2.1 化学组成第46-47页
        4.2.2 相结构第47-48页
        4.2.3 与GDC电解质的化学相容性第48-49页
        4.2.4 表面性能第49-53页
        4.2.5 电化学性能第53-59页
    4.3 结论第59-60页
第五章 Ca掺杂对PrBa_(1-x)Ca_xCo_2O_(5+δ)(x = 0.00-0.50)理化特性及电化学行为研究第60-68页
    5.1 前言第60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60-67页
        5.2.1 相结构与氧含量第60-61页
        5.2.2 与GDC电解质的化学相容性第61-62页
        5.2.3 电导率第62-63页
        5.2.4 热膨胀行为第63-64页
        5.2.5 电化学性能第64-67页
    5.3 结论第67-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致谢第78-79页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作为公共企业的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研究
下一篇:英国《每日邮报》社会新闻汉译研究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