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问题、方法与框架 | 第12-15页 |
1.2.1 研究问题 | 第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3 本文框架 | 第13-15页 |
1.3 本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2.1 流动性风险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2.2 信用风险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2.3 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银行违约风险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20-22页 |
3 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 | 第22-35页 |
3.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理论概述 | 第22-28页 |
3.1.1 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 | 第22页 |
3.1.2 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22-23页 |
3.1.3 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衡量指标体系 | 第23-26页 |
3.1.4 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度量方法 | 第26-28页 |
3.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理论概述 | 第28-33页 |
3.2.1 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 | 第28-29页 |
3.2.2 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29页 |
3.2.3 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 | 第29-33页 |
3.3 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理论概述 | 第33-35页 |
3.3.1 银行违约风险的概念 | 第33页 |
3.3.2 银行违约风险度量方法 | 第33-35页 |
4 基于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M银行行业违约风险分析 | 第35-48页 |
4.1 银行业风险背景介绍 | 第35-36页 |
4.2 银行业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4.3 M银行行业相关风险的计量指标 | 第37-39页 |
4.3.1 违约风险的计量指标 | 第37页 |
4.3.2 流动性风险的计量指标 | 第37-38页 |
4.3.3 信用风险的计量指标 | 第38页 |
4.3.4 影响银行违约风险的其他因素的计量 | 第38-39页 |
4.4 银行业违约风险计量模型的构建 | 第39-40页 |
4.5 银行业违约风险模型分析结果 | 第40-46页 |
4.5.1 银行业相关数据统计 | 第40-41页 |
4.5.2 银行业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违约风险相关关系分析 | 第41-42页 |
4.5.3 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对违约风险的影响分析 | 第42-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5 M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对违约风险的影响分析 | 第48-55页 |
5.1 M银行的背景介绍 | 第48-49页 |
5.2 M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影响关系分析 | 第49-54页 |
5.2.1 M银行流动性风险对违约风险的影响分析 | 第49-51页 |
5.2.2 M银行信用风险对违约风险的影响分析 | 第51-52页 |
5.2.3 M银行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共同对违约风险的影响分析 | 第52-54页 |
5.3 案例小结 | 第54-55页 |
6 降低M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对策 | 第55-59页 |
6.1 控制M银行流动性风险 | 第55-56页 |
6.2 控制M银行信用风险 | 第56-57页 |
6.3 建立健全M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 第57-5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7.1 结论 | 第59-60页 |
7.2 局限性与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