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新疆阜康市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关键词第10-11页
        1.2.1 人民调解第10-11页
        1.2.2 司法调解第11页
        1.2.3 衔接机制第11页
    1.3 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4-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7页
2 阜康市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发展现状分析第17-32页
    2.1 衔接机制的产生背景第17-21页
        2.1.1 阜康市人民调解的兴起与发展第17-19页
        2.1.2 阜康市司法调解的发展困境第19-21页
        2.1.3 阜康市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产生的过程第21页
    2.2 阜康市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的发展状况第21-24页
        2.2.1 阜康市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的基本内容第21-23页
        2.2.2 阜康市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的运行情况第23-24页
    2.3 阜康市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的社会评价第24-27页
        2.3.1 实现了调解力量的“资源整合”第24-26页
        2.3.2 减少了当事人“诉累”第26页
        2.3.3 实现了司法功能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第26-27页
    2.4 阜康市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所存问题第27-30页
        2.4.1 制度不落实,衔接不顺畅第27-28页
        2.4.2 机构人员配置不足第28-29页
        2.4.3 对人民调解认可度不高第29-30页
    2.5 阜康市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所存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0-32页
        2.5.1 缺乏统一领导机制第30页
        2.5.2 经费保障不到位第30-31页
        2.5.3 念偏差,认识不足第31-32页
3 完善阜康市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的方案及论证第32-37页
    3.1 国内经验借鉴第32-33页
        3.1.1 福建莆田诉调对接实践第32页
        3.1.2 江苏南通大调解机制实践第32-33页
        3.1.3 广东东莞诉调对接实践第33页
    3.2 完善阜康市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的方案第33-35页
        3.2.1 完善组织领导机构第33-34页
        3.2.2 完善衔接制度建设第34页
        3.2.3 完善调解队伍建设第34-35页
    3.3 完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第35-37页
        3.3.1 组织保障第35页
        3.3.2 政策保障第35-36页
        3.3.3 经费保障第36-37页
4 完善阜康市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的建议第37-45页
    4.1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领导机制第37-39页
        4.1.1 建立统一领导机制第37页
        4.1.2 完善制度保障机制第37-38页
        4.1.3 完善调解协议效力保障机制第38-39页
    4.2 优化调解组织,提升调解员素质第39-43页
        4.2.1 优化人民调解组织结构第39-40页
        4.2.2 探索建立职业化、专业化调解员队伍第40页
        4.2.3 提高基层调解员素质第40-41页
        4.2.4 建立健全调解员等级评定机制第41-43页
    4.3 转变思想观念,加大经费保障第43-45页
        4.3.1 转变思想观念第43页
        4.3.2 加大经费保障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流行病学研究
下一篇:高排苗族“鼓藏节”文化逻辑与社会秩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