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排水管网优化设计及改建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排水管网优化改建研究展望 | 第14-15页 |
1.2.3 雨水管理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编程模拟软件与优化算法介绍 | 第16-20页 |
1.3.1 Java语言及技术 | 第16页 |
1.3.2 SWMM | 第16-17页 |
1.3.3 多目标优化求解算法 | 第17-19页 |
1.3.4 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 | 第19-20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研究区雨水管网改建基本情况 | 第22-30页 |
2.1 雨水管网特性 | 第22-24页 |
2.1.1 设计雨水量 | 第22-23页 |
2.1.2 地表径流系数 | 第23页 |
2.1.3 设计降雨重现期 | 第23页 |
2.1.4 管网过水能力 | 第23-24页 |
2.2 研究区设计暴雨 | 第24-27页 |
2.2.1 大连市降雨规律分析 | 第24页 |
2.2.2 暴雨强度计算 | 第24-26页 |
2.2.3 雨型的确定 | 第26-27页 |
2.3 管网优化改建 | 第27-29页 |
2.3.1 管网空间布局的优化 | 第28页 |
2.3.2 平面布局已定下的管网优化(管径、埋深)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雨水管网多目标优化改建模型 | 第30-37页 |
3.1 目标函数 | 第30-32页 |
3.1.1 费用函数 | 第30-31页 |
3.1.2 雨水管网性能函数 | 第31页 |
3.1.3 施工函数 | 第31-32页 |
3.2 约束条件 | 第32-33页 |
3.2.1 管径约束 | 第32-33页 |
3.2.2 管顶埋深约束 | 第33页 |
3.2.3 管道坡度约束 | 第33页 |
3.3 惩罚函数法 | 第33-34页 |
3.4 SWMM自动调用计算流程 | 第34-36页 |
3.4.1 程序自动调用SWMM | 第34-35页 |
3.4.2 数据准备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实例研究—大连市某排水区雨水管网优化改建 | 第37-53页 |
4.1 研究区雨水管网概况 | 第37-38页 |
4.2 研究基础数据 | 第38-40页 |
4.2.1 雨水管网数据 | 第38页 |
4.2.2 水文气象数据 | 第38-40页 |
4.3 雨水管网改建优化 | 第40-43页 |
4.3.1 优化求解中关键参数的确定 | 第40页 |
4.3.2 优化流程 | 第40-41页 |
4.3.3 优化计算结果 | 第41-43页 |
4.4 雨水管网改建方案评价 | 第43-46页 |
4.4.1 改建方案1(管段改建数量为1)评价 | 第43-44页 |
4.4.2 改建方案3(管段改建数量为6)评价 | 第44-45页 |
4.4.3 改建方案7(管段改建数量为20)评价 | 第45-46页 |
4.5 优化方案多目标模糊优选 | 第46-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城市雨水管理系统可持续性改建措施 | 第53-62页 |
5.1 基于LID的可持续雨水系统 | 第53-55页 |
5.1.1 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原理 | 第53-54页 |
5.1.2 持续雨水系统 | 第54-55页 |
5.2 实例应用与效果评价 | 第55-61页 |
5.2.1 改建措施1-蓄水池 | 第55-58页 |
5.2.2 改建措施2-泵站 | 第58-59页 |
5.2.3 改建措施3-渗水设施 | 第59-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A 排水区管网数据 | 第69-70页 |
附录B Java程序主函数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