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1 燕麦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1.1 燕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筛选 | 第11页 |
1.1.2 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 第11-14页 |
1.1.2.1 国内燕麦种质资源研究 | 第12-13页 |
1.1.2.2 国外燕麦种质资源研究 | 第13-14页 |
1.2 杂交育种的检测手段 | 第14-16页 |
1.2.1 杂种优势的形态学表现 | 第14-15页 |
1.2.2 分子标记技术在牧草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18页 |
2.2 试验仪器及试剂 | 第18-19页 |
2.2.1 主要试验仪器 | 第18-19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19-24页 |
2.3.1 形态多样性试验处理 | 第19-20页 |
2.3.1.1 试验地点 | 第19页 |
2.3.1.2 试验地设计 | 第19页 |
2.3.1.3 调查的性状 | 第19-20页 |
2.3.2 SSR分子标记的试验流程 | 第20-24页 |
2.3.2.1 燕麦DNA分子的提取与检测 | 第20-21页 |
2.3.2.2 SSR条件优化 | 第21-23页 |
2.3.2.3 SSR引物筛选 | 第23-24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2.4.1 农艺性性状和生产性能 | 第24页 |
2.4.2 SSR分子标记遗传特性 | 第24-25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42页 |
3.1 燕麦杂交后代材料及其亲本形态学特征及其多样性分析 | 第25-33页 |
3.1.1 植株形态特征 | 第25-26页 |
3.1.2 小穗及种子特征 | 第26-29页 |
3.1.3 燕麦杂交后代材料及其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32页 |
3.1.4 燕麦杂交后代材料及其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3.2 生产性能 | 第33-36页 |
3.2.1 生育期 | 第33-34页 |
3.2.2 牧草茎叶穗比 | 第34-35页 |
3.2.3 牧草产量 | 第35页 |
3.2.4 种子产量 | 第35-36页 |
3.3 燕麦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变异分析 | 第36-38页 |
3.3.1 燕麦杂交后代叶片性状分析 | 第36页 |
3.3.2 燕麦杂交后代基部性状分析 | 第36-37页 |
3.3.3 燕麦杂交后代分蘗性状分析 | 第37页 |
3.3.4 燕麦杂交后代穗部性状分析 | 第37-38页 |
3.4 燕麦杂交后代材料SSR分子标记亲缘关系分析 | 第38-42页 |
3.4.1 DNA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 第38-40页 |
3.4.2 聚类结果 | 第40-42页 |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2-45页 |
4.1 讨论 | 第42-43页 |
4.2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