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选题研究的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介绍 | 第16-23页 |
·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爱国主义 | 第16-17页 |
·爱国主义教育 | 第17页 |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 第17页 |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原则 | 第17-21页 |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 第18-20页 |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 | 第20-21页 |
·定性数据分析的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分类定性数据的二维列联表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江西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3-45页 |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23-24页 |
·调查对象的确定 | 第23页 |
·问卷调查表的制定 | 第23-24页 |
·问卷调查设计的依据 | 第24页 |
·调查数据的获取与统计方法 | 第24页 |
·江西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4-32页 |
·江西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列联表统计分析 | 第32-45页 |
·"211"院校与非"211"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差异性比较 | 第32-39页 |
·民办院校与非民办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差异性比较 | 第39-45页 |
第4章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形成性因素分析 | 第45-54页 |
·自身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认知结构因素 | 第45-46页 |
·心理因素 | 第46-47页 |
·家庭因素分析 | 第47-48页 |
·知识传授 | 第47页 |
·行为教育 | 第47-48页 |
·教养方式 | 第48页 |
·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因素 | 第49-50页 |
·市场经济的功利化因素 | 第50页 |
·学校因素分析 | 第50-54页 |
·教育方式和内容陈旧 | 第51页 |
·教育机制不健全 | 第51-54页 |
第5章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 第54-66页 |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 第54-56页 |
·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 第54-55页 |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第55-56页 |
·发挥家庭的协作能力 | 第56-58页 |
·教导孩子形成爱国情操 | 第56-57页 |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 第57页 |
·树立家长开放的意识 | 第57-58页 |
·形成社会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 第58-61页 |
·政府宏观管理 | 第58-59页 |
·社会各组织共同参与 | 第59-60页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配合 | 第60-61页 |
·提高学校在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 | 第61-65页 |
·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 第61-62页 |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 第62-63页 |
·创新教育方法 | 第63页 |
·建设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 第63-64页 |
·树立优秀典型 | 第64页 |
·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 | 第64-65页 |
·集中家庭、社会、高校的优势,形成教育的整体效应 | 第65-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6页 |
附录A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调查问卷 | 第71-75页 |
附录B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调查单位与问卷数统计表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