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公共物品供给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收入效应研究 | 第11-14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4页 |
1.3 选题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 | 第1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3.2 实践价值 | 第14页 |
1.4 基本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1.4.1 基本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5 创新之处与难点 | 第16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1.5.2 难点 | 第16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收入效应理论分析 | 第18-25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3页 |
2.1.1 农村公共物品相关概念 | 第18页 |
2.1.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 | 第18-20页 |
2.1.3 农村公共物品的特征 | 第20页 |
2.1.4 农村公共物品的分类 | 第20-22页 |
2.1.5 农民收入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2.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收入效应理论 | 第23-24页 |
2.2.1 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的收入效应理论 | 第23页 |
2.2.2 非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的收入效应理论 | 第23-24页 |
2.3 小结 | 第24-25页 |
3 广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农民收入历史分析 | 第25-35页 |
3.1 人民公社时期 | 第25-27页 |
3.1.1 广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分析 | 第25-27页 |
3.1.2 广东农民收入分析 | 第27页 |
3.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税费改革前) | 第27-31页 |
3.2.1 广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分析 | 第27-29页 |
3.2.2 广东农民收入分析 | 第29-31页 |
3.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税费改革后) | 第31-33页 |
3.3.1 广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分析 | 第31-32页 |
3.3.2 广东农民收入分析 | 第32-33页 |
3.4 小结 | 第33-35页 |
4 广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 第35-49页 |
4.1 广东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分析 | 第35-37页 |
4.1.1 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现状分析 | 第35-36页 |
4.1.2 广东农业技术基础设施供给现状分析 | 第36-37页 |
4.2 广东农村非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分析 | 第37-41页 |
4.2.1 广东农村教育供给现状分析 | 第37-39页 |
4.2.2 广东农村医疗卫生供给现状分析 | 第39-41页 |
4.2.3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现状分析 | 第41页 |
4.3 广东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 第41-48页 |
4.3.1 广东农民收入与其他地区农民收入比较分析 | 第41-42页 |
4.3.2 广东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比较分析 | 第42-46页 |
4.3.3 广东不同区域农民收入比较分析 | 第46-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5 广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收入效应实证分析 | 第49-60页 |
5.1 两类公共物品供给的收入效应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49-50页 |
5.2 计量分析 | 第50-54页 |
5.2.1 变量选取 | 第50-51页 |
5.2.2 平稳性分析 | 第51-52页 |
5.2.3 JJ协整检验分析 | 第52-53页 |
5.2.4 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 第53-54页 |
5.3 模型估计 | 第54-55页 |
5.3.1 模型建立 | 第54页 |
5.3.2 参数估计与检验 | 第54-55页 |
5.4 案例分析—以河源市龙川县为例 | 第55-58页 |
5.4.1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概况分析 | 第55-57页 |
5.4.2 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5.5 小结 | 第58-60页 |
6 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60-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0-62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