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调水调沙对环境及浮游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调水调沙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2 调水调沙对浮游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 黄河调水调沙的历史 | 第12-13页 |
1.4 环境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 | 第13-14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数据资料的获取和处理方法 | 第16-19页 |
2.1 野外调查站位 | 第16页 |
2.2 野外调查方法 | 第16页 |
2.3 室内样品分析 | 第16-19页 |
2.3.1 营养盐的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2.3.2 叶绿素a的测定法方法 | 第17页 |
2.3.3 浮游植物的测定方法 | 第17-18页 |
2.3.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3 调水调沙初期黄河口邻近海域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 第19-27页 |
3.1 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空间分布 | 第19-20页 |
3.2 表层海水营养盐的空间分布 | 第20-23页 |
3.3 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 第23-26页 |
3.4 小结 | 第26-27页 |
4 调水调沙后期黄河口邻近海域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 第27-35页 |
4.1 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空间分布 | 第27-28页 |
4.2 表层海水营养盐的空间分布 | 第28-31页 |
4.3 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 第31-34页 |
4.4 小结 | 第34-35页 |
5 调水调沙过程中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变化比较 | 第35-40页 |
5.1 环境因子 | 第35-36页 |
5.1.1 温度、盐度 | 第35页 |
5.1.2 营养盐 | 第35-36页 |
5.2 浮游植物群落 | 第36-40页 |
5.2.1 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 | 第36-37页 |
5.2.2 物种数、物种细胞丰度、叶绿素a | 第37-40页 |
6 结论与不足 | 第40-41页 |
6.1 结论 | 第40页 |
6.2 不足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