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 | 第10-11页 |
(二) 关于江泽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 | 第11-12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一) 关于江泽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二) 关于江泽民重要思想的研究 | 第13页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6页 |
引言 | 第16-20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7页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三、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一) 研究的重点 | 第18页 |
(二) 研究的难点 | 第18页 |
(三) 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江泽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特点 | 第20-26页 |
一、“江泽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 第20-22页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解析 | 第20-21页 |
(二) “江泽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解析 | 第21-22页 |
二、“江泽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特点 | 第22-26页 |
(一) 时代性 | 第22-23页 |
(二) 创新性 | 第23页 |
(三) 均衡性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江泽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背景与历程 | 第26-36页 |
一、江泽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 | 第26-30页 |
(一) 江泽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背景 | 第26-28页 |
(二) 江泽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内背景 | 第28-30页 |
二、江泽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 | 第30-36页 |
(一) 第一阶段(1989年6月-1992年9月) | 第30-32页 |
(二) 第二阶段(1992年10月-1997年8月) | 第32-33页 |
(三) 第三阶段(1997年9月-2002年11月)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江泽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36-54页 |
一、坚持和丰富了基本国情的论断 | 第36-37页 |
(一) 坚持了邓小平对基本国情的论断 | 第36-37页 |
(二) 根据新情况丰富了基本国情的论断 | 第37页 |
二、推进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进一步发展 | 第37-39页 |
(一) 发展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 第37-38页 |
(二) 对四项基本原则作了新解释 | 第38页 |
(三)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 第38-39页 |
三、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 第39-49页 |
(一) 推进了改革开放和区域发展均衡化 | 第39-42页 |
(二) 完善了治国理念和政治体制 | 第42-46页 |
(三) 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 第46-49页 |
四、进一步明确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 第49-50页 |
(一) 抓住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的步伐 | 第49页 |
(二) 进一步推进政治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第49页 |
(三) 加强文化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文明的新高度 | 第49-50页 |
五、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 第50-54页 |
(一)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了全党的思想 | 第50-51页 |
(二) 加强了党的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素质建设 | 第51-54页 |
第四章 江泽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 第54-60页 |
一、执政党的建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败 | 第54-55页 |
(一) 加强法制建设增强反腐实效性 | 第54-55页 |
(二) 推进体制创新铲除腐败土壤 | 第55页 |
二、保持稳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前提 | 第55-57页 |
(一) 把“稳定压倒一切”作为改革的必要前提 | 第56页 |
(二)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 第56-57页 |
三、深化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 第57-58页 |
(一) 矢志不渝地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之路 | 第57-58页 |
(二) 深化改革开放须认清道路前进的方向 | 第58页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维护和实现国家统一之路 | 第58-60页 |
(一) 加强两岸人民交流铺设台湾回归之路 | 第58-59页 |
(二) 把国家统一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