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课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一) 课题背景 | 第9-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一) 文化资源 | 第12页 |
(二) 校园文化 | 第12-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一)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 第13页 |
(二) 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 第13-14页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锦溪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内容 | 第16-32页 |
一、锦溪文化资源的特点 | 第16-18页 |
(一)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 第16页 |
(二) 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 第16-17页 |
(三) 历史悠久,古迹众多 | 第17页 |
(四) 藏馆众多,珍宝无数 | 第17-18页 |
二、锦溪文化资源的内容 | 第18-32页 |
(一) 水乡文化 | 第18-24页 |
(二) 桥窑文化 | 第24-28页 |
(三) 历史文化 | 第28-30页 |
(四) 馆藏文化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一) 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 第32页 |
(二) 中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 第32-33页 |
(三) 中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缺乏人文关怀 | 第33页 |
(四) 中学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缺乏个性 | 第33-34页 |
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一) 应试教育主宰中学校园,校园文化没有立足之地 | 第34页 |
(二) 领导、教师不重视,学生、家长不了解 | 第34-35页 |
(三) 非主流文化占主导地位,主流文化无立足之地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36-62页 |
一、利用锦溪文化资源改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 第37-44页 |
(一)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内容 | 第38-40页 |
(二)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 第40-44页 |
二、利用锦溪文化资源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 第44-48页 |
(一)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容 | 第45-46页 |
(二)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 第46-48页 |
三、利用锦溪文化资源丰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 第48-56页 |
(一)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 | 第48-50页 |
(二)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 第50-56页 |
四、利用锦溪文化资源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 第56-62页 |
(一)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 | 第56-58页 |
(二)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 第58-62页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71页 |
附录1 | 第65-67页 |
附录2 | 第67-68页 |
附录3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获奖的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