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高能物理学论文--粒子物理学论文

费米子的反常电弱耦合在对撞机上的探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16页
    1.1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简介:成就与不足第7-11页
    1.2 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理论第11-14页
        1.2.1 超对称理论第11-12页
        1.2.2 Technicolor和Composite Higgs模型第12-14页
    1.3 模型无关的研究新物理的方法:有效场论和有效拉氏量第14-15页
    1.4 论文结构第15-16页
第2章 有效场论、有效拉氏量和反常耦合第16-27页
    2.1 有效场论第16-22页
        2.1.1 有效场论的构建第16-18页
        2.1.2 有效场论的可预测性第18-19页
        2.1.3 有效场论的成功应用第19-22页
    2.2 反常耦合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第22-26页
        2.2.1 电弱规范玻色子的三线反常顶角第23-24页
        2.2.2 Higgs和电弱规范玻色子的6维有效算符以及实验约束第24-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轻子的反常电弱耦合第27-50页
    3.1 研究动机和研究方法第27-33页
    3.2 通过200 Ge V的LEP上的e~+e~-→ W~+W~-过程探测反常耦合第33-39页
        3.2.1 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e~+e~-→ W~+W~-过程第33-37页
        3.2.2 200 Ge V的LEP上e~+e~-→ W~+W~-过程的截面随反常耦合的变化第37-38页
        3.2.3 LEP的实验精度对反常耦合的约束第38-39页
    3.3 通过W/Z衰变等过程探测反常耦合第39-42页
        3.3.1 W衰变对于反常耦合的约束第39-41页
        3.3.2 Z衰变对于反常耦合的约束第41页
        3.3.3 Z的有效轴矢耦合对反常耦合的约束第41-42页
    3.4 通过ILC上的e~+e~-→ W~+W~-过程探测反常耦合第42-48页
        3.4.1 ILC上e~+e~-→ W~+W~-过程的截面随反常耦合的变化第42-44页
        3.4.2 ILC上的e~+e~-→ W~+W~-过程对反常耦合的约束第44页
        3.4.3 反常信号的W角分布以及提高反常耦合探测精度的cos θ截断第44-47页
        3.4.4 初态极化的e~+_Le~-_R→ W~+W~-过程第47-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夸克的反常电弱耦合第50-71页
    4.1 研究背景第50-52页
    4.2 通过LHC上的pp → W~+W~-过程探测反常耦合第52-58页
        4.2.1 LHC上pp → W~+W~-过程的截面随反常耦合的变化第52-53页
        4.2.2 LHC的实验精度对反常耦合的约束第53-56页
        4.2.3 提高探测精度的M(l~+l~-)截断第56-58页
    4.3 通过14 Te V的LHC上的其他一些过程探测夸克的反常耦合第58-65页
        4.3.1 pp → ZZ/Zγ/γγ第58-62页
        4.3.2 pp → W*→ lν以及pp → Z*/γ*→ l~+l~-第62-64页
        4.3.3 LEP上的e?e+→(?)第64-65页
    4.4 通过100 TeV的pp → W~+W~-过程探测反常耦合第65页
    4.5 区分不同的反常耦合系数的效应第65-69页
    4.6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致谢第79-81页
附录A 轻子的反常电弱顶角及费曼规则第81-84页
附录B 夸克的反常电弱顶角及费曼规则第84-8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图像哈希编码方法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基于异构图的学术论文推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