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废旧橡胶现状及回收利用方法 | 第9-10页 |
1.2.1 废旧轮胎翻新及制备胶粉 | 第10页 |
1.2.2 热分解及燃料利用 | 第10页 |
1.2.3 制备再生橡胶 | 第10页 |
1.3 废旧橡胶再生方法 | 第10-15页 |
1.3.1 机械力化学法 | 第11-15页 |
1.4 再生橡胶再生机理及应用 | 第15-17页 |
1.4.1 废旧橡胶再生原理 | 第15页 |
1.4.2 废旧橡胶再生理论依据与结构变化 | 第15-16页 |
1.4.3 再生橡胶的应用 | 第16-17页 |
1.5 填料与橡胶间的相互作用 | 第17-19页 |
1.5.1 改善填料粒子与橡胶基体间的相互作用 | 第18-19页 |
1.6 填料增强橡胶相互作用机理 | 第19-21页 |
1.6.1 强键与弱键学说 | 第19-20页 |
1.6.2 填料粒子间橡胶链的极限伸长学说 | 第20页 |
1.6.3 分子链滑动学说 | 第20-21页 |
1.6.4 结合胶“壳层”结构模型 | 第21页 |
1.7 降低填料网络的主要途径 | 第21-22页 |
1.7.1 热力学途径 | 第21-22页 |
1.7.2 动力学途径 | 第22页 |
1.8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2-23页 |
1.9 本课题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3-25页 |
1.9.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9.2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9.3 主要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5-30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5-26页 |
2.2 试样的制备 | 第26-28页 |
2.2.1 原料的准备 | 第26页 |
2.2.2 废旧橡胶再生工艺与配方 | 第26-27页 |
2.2.3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7-28页 |
2.3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 第28-30页 |
2.3.1 硬度测试 | 第28页 |
2.3.2 拉伸应力应变性能测试 | 第28页 |
2.3.3 丙酮抽提物的测定 | 第28页 |
2.3.4 加热减量的测定 | 第28页 |
2.3.5 凝胶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2.3.6 交联密度的测定 | 第28-29页 |
2.3.7 门尼黏度测定 | 第29页 |
2.3.8 硫化特性测试 | 第29页 |
2.3.9 热失重(TGA)分析 | 第29页 |
2.3.10 扫描电镜(SEM)形貌分析 | 第29页 |
2.3.11 动态力学性能(DMA)测试 | 第29页 |
2.3.12 红外光谱(FTIR)测试 | 第29-30页 |
第3章 力化学再生橡胶性能的表征 | 第30-41页 |
3.1 力化学再生橡胶试样制备 | 第30-31页 |
3.2 力化学再生橡胶基本性能分析 | 第31页 |
3.3 力化学再生橡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32页 |
3.4 力化学再生橡胶热失重分析 | 第32-33页 |
3.5 胶粉与力化学再生橡胶微观形貌分析 | 第33-34页 |
3.6 不同温度下再生橡胶硫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34-40页 |
3.6.1 不同温度下再生橡胶硫化曲线 | 第34-35页 |
3.6.2 硫化动力学分析 | 第35-40页 |
3.6.3 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 | 第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炭黑/再生橡胶复合填料补强天然橡胶的研究 | 第41-49页 |
4.1 再生橡胶与小用量炭黑并用补强NR的研究 | 第41-43页 |
4.1.1 实验方案 | 第41-42页 |
4.1.2 混炼胶硫化特性 | 第42页 |
4.1.3 并用胶物理机械性能 | 第42-43页 |
4.2 再生橡胶与大用量炭黑并用补强NR的研究 | 第43-47页 |
4.2.1 不同CB/RR(GTR)并用比对NR硫化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2 不同CB/RR(GTR)并用比对NR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4.2.3 不同CB/RR(GTR)并用比对NR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4 不同CB/RR(GTR)并用比对NR硫化胶断面形貌分析 | 第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白炭黑表面改性及其与再生橡胶并用补强天然橡胶的研究 | 第49-62页 |
5.1 改性白炭黑/再生橡胶并用补强天然橡胶效果分析 | 第49-51页 |
5.1.1 白炭黑-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机理 | 第49-51页 |
5.2 单一改性剂改性白炭黑实验分析 | 第51-53页 |
5.3 两种改性剂复配改性白炭黑实验分析 | 第53页 |
5.4 三种改性剂复配改性白炭黑实验分析 | 第53-54页 |
5.5 正交改性实验 | 第54-55页 |
5.6 气相白炭黑与沉淀白炭黑补强天然橡胶的研究 | 第55-61页 |
5.6.1 不同种类白炭黑对并用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5.6.2 不同种类白炭黑对并用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5.6.3 不同种类白炭黑对并用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5.6.4 不同种类白炭黑对并用胶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60-6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2页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