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5页 |
一、诊断标准 | 第9页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第9页 |
(二) 中医哮喘湿热证辨证标准 | 第9页 |
二、病例选择 | 第9-10页 |
(一) 纳入病例标准 | 第9页 |
(二) 排除病例标准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10-12页 |
(二) 研究方案 | 第12页 |
四、统计方法 | 第12-13页 |
五、研究结果 | 第13-15页 |
(一) 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 第13-14页 |
(二) 两组疾病总疗效比较 | 第14页 |
(三) 安全性评价 | 第14-15页 |
实验研究 | 第15-19页 |
一、实验对象 | 第15页 |
二、实验材料 | 第15页 |
(一) 实验剂制作过程 | 第15页 |
(二) 仪器与试剂 | 第15页 |
三、实验方法 | 第15-17页 |
(一) 分组方法 | 第15-16页 |
(二) 建立湿热哮喘模型 | 第16页 |
(三) 给药方法 | 第16页 |
(四) 标本收集和检测 | 第16-17页 |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7-18页 |
(一) 一般情况观察 | 第17页 |
(二) HE染色观察 | 第17页 |
(三) 各组间血清IL-17、IL-10浓度比较 | 第17-18页 |
五、实验结论 | 第18-19页 |
讨论 | 第19-25页 |
一、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第19-20页 |
(一) 发病机制 | 第19页 |
(二) TH17细胞与哮喘 | 第19页 |
(三) Treg细胞与哮喘 | 第19页 |
(四) TH17/Treg细胞与哮喘 | 第19-20页 |
二、中医学对湿热哮喘的认识 | 第20-21页 |
(一) 对哮喘的认识 | 第20页 |
(二) 对湿热哮喘的认识 | 第20页 |
(三) 现代文献对儿童湿热哮喘的认识 | 第20-21页 |
三、小儿哮喘湿热证的立法依据以及组方分析 | 第21-23页 |
(一) 立法依据 | 第21-22页 |
(二) 组方分析 | 第22-23页 |
四、研究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一)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 第23页 |
(二) 动物实验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五、问题与展望 | 第24-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0页 |
综述 | 第30-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附录 | 第36-38页 |
附录一:HE染色图片 | 第36-37页 |
附录二:加味茵陈蒿汤治疗儿童湿热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观察表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发表论文 | 第39-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