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21页 |
一、研究依据 | 第11-14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三、论文研究方法、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一章“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和理论内涵 | 第21-31页 |
第一节“中国梦”提出的背景 | 第21-23页 |
一、“中国梦”形成的历史依据 | 第21-22页 |
二、“中国梦”形成的现实根据 | 第22-23页 |
第二节“中国梦”的理论内涵 | 第23-25页 |
一、“中国梦”的第一要义是要实现“国家富强” | 第23-24页 |
二、“中国梦”的重要目标是“民族振兴” | 第24页 |
三、“中国梦”的价值原则是“人民幸福” | 第24-25页 |
第三节“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比较分析 | 第25-31页 |
一、“中国梦”与“美国梦”的相互比较 | 第25-28页 |
二、“中国梦”与“欧洲梦”的相互比较 | 第28-31页 |
第二章“中国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 第31-44页 |
第一节“中国梦”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础 | 第31-35页 |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 | 第31-32页 |
二、“中国梦”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 第32-33页 |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中国梦”是内在统一的 | 第33-34页 |
四、实现“中国梦”,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原理 | 第34-35页 |
第二节“中国梦”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基础 | 第35-39页 |
一、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主要内容 | 第35-37页 |
二、实现“中国梦”,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 第37-38页 |
三、实现“中国梦”,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 第38-39页 |
第三节“中国梦”的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基础 | 第39-44页 |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观点 | 第39-41页 |
二、“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辩证统一 | 第41-44页 |
第三章“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 第44-57页 |
第一节 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是实现“中国梦”的崇高价值取向 | 第44-47页 |
一、人民当家做主,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 第44-45页 |
二、维护人民发展权,充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 第45-46页 |
三、共筑“中国梦”,充分发挥人民主体的力量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方法 | 第47-51页 |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 | 第47-48页 |
二、“中国梦”实现的关键是更加深入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 第48-51页 |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 第51-53页 |
一、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并非坦途 | 第51-52页 |
二、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 第52-53页 |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 第53-57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梦”的实现基础 | 第53-54页 |
二、“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和新能量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60页 |
一、“中国梦”的理论价值 | 第57页 |
二、“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 第57-58页 |
三、“中国梦”的社会价值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