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以来的韩国犯罪电影类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章 韩国犯罪电影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16-28页 |
第一节 韩国犯罪电影的重生 | 第16-21页 |
一、现实题材改编的纪实犯罪片 | 第16-18页 |
二、笑中有泪的喜剧犯罪片 | 第18-19页 |
三、传统模式的惊险犯罪片 | 第19-21页 |
第二节 韩国犯罪电影发展的发展动因 | 第21-24页 |
一、韩国的“恨”文化 | 第21-22页 |
二、以原罪意识为主的民族心理 | 第22-23页 |
三、培养了大批忠实受众 | 第23-24页 |
第三节 韩国犯罪电影发展的产业条件 | 第24-28页 |
一、产业化模式的成熟完善 | 第24-25页 |
二、政府的大力扶植 | 第25-26页 |
三、对好莱坞电影的模仿借鉴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韩国犯罪电影的主题 | 第28-40页 |
第一节 人性的堕落与救赎 | 第28-32页 |
一、杀人者的十恶不赦 | 第28-30页 |
二、人性“平庸的恶” | 第30-31页 |
三、由人到魔:复仇之恶与救赎之光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现实问题的极端化呈现 | 第32-36页 |
一、政府独裁 | 第33-34页 |
二、司法腐败 | 第34-35页 |
三、媒体堕落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伦理秩序的颠覆重构 | 第36-40页 |
一、被颠覆的传统亲情观 | 第36-37页 |
二、被重构的传统道德观 | 第37-38页 |
三、被撼动的传统秩序与权威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功能分明的人物定位 | 第40-50页 |
第一节 受害者 | 第41-44页 |
一、未成年人 | 第41-42页 |
二、女性 | 第42-43页 |
三、小人物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施暴者和毁灭者 | 第44-47页 |
一、“隐形”的施暴者 | 第44-46页 |
二、“转化”的毁灭者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审判者和救赎者 | 第47-50页 |
一、审判者 | 第47-48页 |
二、救赎者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多变的叙事技巧 | 第50-62页 |
第一节 重重悬疑的设置 | 第50-55页 |
一、关卡式 | 第51-52页 |
二、拼图式 | 第52-53页 |
三、闭合式 | 第53-54页 |
四、串联式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反转剧情的运用 | 第55-57页 |
一、剧情的反转需要借助极端化情节的设立 | 第55-56页 |
二、剧情的反转带来戏谑和讽刺的戏剧效果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叙事时空的精心营造 | 第57-59页 |
一、倒叙的时间顺序 | 第57-58页 |
二、封闭的叙事空间 | 第58-59页 |
第四节 开放式的非圆满结局 | 第59-62页 |
一、宿命色彩的非圆满终点 | 第59-60页 |
二、充满希望的非圆满结局 | 第60-62页 |
第五章 韩国犯罪电影的影音风格 | 第62-71页 |
第一节 冷峻严酷的影像寓言 | 第62-67页 |
一、高度写实的画面基调 | 第62-64页 |
二、血腥激烈的镜语形式 | 第64-66页 |
三、寓言式的意象展现 | 第66-67页 |
第二节 力求写实的声音造型 | 第67-71页 |
一、自然音效的大量使用 | 第67-69页 |
二、利用声音塑造真实人物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附录: 韩国犯罪电影年表 | 第80-86页 |
后记 | 第86-87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