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19页 |
2 网络游戏运营商收入确认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第19-27页 |
2.1 网络游戏运营商的概念 | 第19页 |
2.2 网络游戏运营商收入确认相关准则 | 第19-22页 |
2.2.1 联合收入准则对收入确认的规定 | 第19-20页 |
2.2.2 美国现行收入准则对收入确认的规定 | 第20-21页 |
2.2.3 我国会计准则及征求意见稿对收入确认的规定 | 第21-22页 |
2.3 网络游戏运营商的收入来源 | 第22-24页 |
2.3.1 道具收入 | 第22-23页 |
2.3.2 计时收入 | 第23页 |
2.3.3 广告收入 | 第23页 |
2.3.4 周边产品销售收入 | 第23-24页 |
2.4 网络游戏运营商收入确认的特点 | 第24-27页 |
2.4.1 业务模式的复杂性 | 第24页 |
2.4.2 虚拟商品的特殊性 | 第24页 |
2.4.3 实务中收入确认方法不统一 | 第24-27页 |
3 Z公司收入确认案例分析 | 第27-37页 |
3.1 Z公司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3.1.1 Z公司简介 | 第27-28页 |
3.1.2 Z公司运营控制系统 | 第28页 |
3.2 Z公司收入确认现状 | 第28-31页 |
3.2.1 自主运营模式下的收入确认 | 第28-29页 |
3.2.2 联合运营模式下的收入确认 | 第29-30页 |
3.2.3 授权运营模式下的收入确认 | 第30-31页 |
3.3 Z公司收入确认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3.3.1 对长期未使用的虚拟货币不确认收入 | 第31-32页 |
3.3.2 对赠送的虚拟商品没有进行会计处理 | 第32-33页 |
3.4 征求意见稿对网络游戏运营商收入确认的适用性分析 | 第33-35页 |
3.4.1 虚拟产品的收入确认时点问题 | 第33-34页 |
3.4.2 虚拟产品的收入分类问题 | 第34-35页 |
3.4.3 收入与成本费用不配比问题 | 第35页 |
3.5 Z公司收入确认问题成因分析 | 第35-37页 |
4 完善网络游戏运营商收入确认的对策与建议 | 第37-45页 |
4.1 对网络游戏运营商的建议 | 第37-41页 |
4.1.1 合理判断虚拟商品的收入确认期间 | 第37-39页 |
4.1.2 奖励虚拟商品应识别其价值确认收入 | 第39-40页 |
4.1.3“沉淀”虚拟货币应当确认收入 | 第40-41页 |
4.2 对完善我国征求意见稿的建议 | 第41-45页 |
4.2.1 强化对控制权转移的判定 | 第41页 |
4.2.2 注重对履约义务的识别 | 第41-42页 |
4.2.3 完善对收入确认信息的披露 | 第42-4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