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器论文--电容器论文

新型赝电容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柔性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专用术语注释表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6页
    1.1 超级电容器的简介第11-13页
    1.2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第13-14页
    1.3 超级电容器的原理第14-16页
    1.4 超级电容器的器件结构第16-21页
        1.4.1 电极第17-18页
        1.4.2 电极活性材料第18-19页
        1.4.3 电解质第19-20页
        1.4.4 隔膜第20-21页
    1.5 超级电容器的性能指标和研究方法第21-27页
        1.5.1 超级电容器的性能指标第21页
        1.5.2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成分、结构表征第21-22页
        1.5.3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和器件的电化学测试第22-24页
        1.5.4 电化学性能计算方法与公式第24-27页
    1.6 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第27-28页
    1.7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第28页
    参考文献第28-36页
第二章 多孔正十二面体Co_3O_4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性能研究第36-48页
    2.1 引言第36页
    2.2 实验部分第36-37页
        2.2.1 正十二面体ZIF-67微米晶的合成第36-37页
        2.2.2 中空多孔Co_3O_4的合成第37页
        2.2.3 产物的结构表征第37页
        2.2.4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37页
        2.2.5 产物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7-44页
        2.3.1 结构和化学成分表征第37-41页
        2.3.2 Co_3O_4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1-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第三章 类普鲁士蓝立方体微米晶(MHCF)、MHCF-MnO_x复合材料的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8-70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实验部分第49-51页
        3.2.1 MHCF立方体的合成第49页
        3.2.2 MHCF-MnO_x的合成第49-50页
        3.2.3 MHCF及MHCF-MnO_x的结构表征第50页
        3.2.4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50页
        3.2.5 MHCF和MHCF-MnO_x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0页
        3.2.6 基于MHCF-MnO_x的柔性超电容器件制作和表征第50-5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1-63页
        3.3.1 MHCF的结构和化学成分表征第51-53页
        3.3.2 MHCF-MnO_x的结构和化学成分表征第53-56页
        3.3.3 MHCF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6-58页
        3.3.4 MHCF-MnO_x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8-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第四章 铁锰镍三元草酸盐电极材料的室温合成及其在柔性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第70-79页
    4.1 引言第70页
    4.2 实验部分第70-71页
        4.2.1 Co_(0.5)Mn_(0.4)Ni_(0.1)C_2O_4·n H_2O的合成第70页
        4.2.2 氧化石墨(GO)的合成第70页
        4.2.3 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制备第70-71页
        4.2.4 产物的物相表征第71页
        4.2.5 基于Co_(0.5)Mn_(0.4)Ni_(0.1)C_2O_4·n H_2O电极的制作和三电极电化学表征第71页
        4.2.6 柔性不对称超电容器件制作和表征第7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1-77页
        4.3.1 结构和化学成分表征第71-74页
        4.3.2 Co_(0.5)Mn_(0.4)Ni_(0.1)C_2O_4*n H_2O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74-76页
        4.3.3 柔性不对称超电容器件的性能研究第76-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79页
第五章 无定型焦磷酸镍微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柔性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第79-91页
    5.1 引言第79页
    5.2 实验部分第79-80页
        5.2.1 H_4NiPO_4·6H_2O(P0)的合成和无定形焦磷酸镍(P1)的合成第79页
        5.2.2 氧化石墨(GO)的合成第79页
        5.2.3 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制备第79页
        5.2.4 物相表征第79-80页
        5.2.5 基于P0和P1的电极的制作和三电极电化学表征第80页
        5.2.6 柔性不对称超电容器件制作和表征第8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0-88页
        5.3.1 P0和P1的结构和化学成分表征第80-84页
        5.3.2 P0和P1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84-85页
        5.3.3 柔性不对称超电容器件的性能研究第85-88页
    5.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1页
第六章 层状K_2Co_3(P_2O_7)_2·2H_2O纳米晶的合成及喷墨打印制作平面柔性超级电容器第91-107页
    6.1 引言第91-92页
    6.2 实验部分第92-93页
        6.2.1 层状K_2Co_3(P_2O_7)_2·2H_2O纳米晶的合成第92页
        6.2.2 氧化石墨(GO)的合成第92页
        6.2.3 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制备第92页
        6.2.4 产物的物相表征第92-93页
        6.2.5 K_2Co_3(P_2O_7)_2·2H_2O层状纳米晶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93页
        6.2.6 柔性固态平面超级电容器的喷墨打印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第93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3-102页
        6.3.1 K_2Co_3(P2O7)_2·2H_2O的结构和化学成分表征第93-97页
        6.3.2 K_2Co_3(P_2O_7)_2·2H_2O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97-98页
        6.3.3 柔性平面超电容器件的性能研究第98-102页
    6.4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7-109页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109-111页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嗜酸性粒细胞促进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调控机制研究
下一篇:支化打断型共轭聚合物的傅克聚合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