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动员劳动权法律保障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9-10页 |
第2章 运动员的劳动权 | 第10-14页 |
2.1 劳动权的概念 | 第10-11页 |
2.2 劳动权的特征 | 第11-12页 |
2.2.1 劳动权的普遍性 | 第11-12页 |
2.2.2 劳动权的对价性 | 第12页 |
2.2.3 劳动权具有综合性 | 第12页 |
2.3 运动员的劳动权 | 第12-14页 |
2.3.1 运动员的劳动者身份的演变 | 第12-13页 |
2.3.2 运动员劳动权的特征 | 第13-14页 |
第3章 我国运动员劳动权保障的现状及原因 | 第14-21页 |
3.1 运动员劳动权受侵害的表现 | 第14-17页 |
3.1.1 退役之后的就业困难 | 第14页 |
3.1.2 劳动条件差以及卫生保健条件缺乏 | 第14-15页 |
3.1.3 运动员伤残保险不到位 | 第15-16页 |
3.1.4 训练超时及体罚现象严重 | 第16页 |
3.1.5 劳动报酬权遭到侵害 | 第16-17页 |
3.2 运动员劳动权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 第17-21页 |
3.2.1 运动员处于弱势地位 | 第17-18页 |
3.2.2 运动员法律维权意识不强 | 第18-19页 |
3.2.3 运动员劳动保障法律不健全 | 第19页 |
3.2.4 政府与司法监督保护不力 | 第19-21页 |
第4章 国外运动员劳动权法律保障的有益借鉴 | 第21-24页 |
4.1 英国运动员劳动权保障的有益借鉴 | 第21-22页 |
4.1.1 国家依法保障运动员的劳动权 | 第21页 |
4.1.2 工会为运动员提供援助 | 第21页 |
4.1.3 获得行业内特殊职业权利的保护 | 第21-22页 |
4.2 美国和日本运动员劳动权保障的有益借鉴 | 第22-24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运动员劳动权保障的法律构想 | 第24-28页 |
5.1 制定和完善运动员劳动权保障的相关法律 | 第24-25页 |
5.1.1 加强立法 | 第24-25页 |
5.1.2 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险等配套法律 | 第25页 |
5.2 畅通运动员劳动权保护的救济机制 | 第25-26页 |
5.2.1 完善劳动证据制度 | 第26页 |
5.2.2 加强法律援助 | 第26页 |
5.3 强化运动员劳动权保障的执法力度 | 第26-27页 |
5.3.1 加强劳动监察机制建设 | 第26-27页 |
5.3.2 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 | 第27页 |
5.4 增强运动员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