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7-21页 |
1.2.1 贸易持续性 | 第17-18页 |
1.2.2 贸易成本 | 第18-19页 |
1.2.3 贸易潜力 | 第19-21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21-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5 研究创新点与研究难点 | 第23-26页 |
1.5.1 研究创新点 | 第23-24页 |
1.5.2 研究难点 | 第24-2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6-37页 |
2.1 贸易持续性的相关研究 | 第26-28页 |
2.1.1 贸易持续性与潜力的关系 | 第26-27页 |
2.1.2 贸易持续性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2.2 农产品贸易持续性分析的相关研究 | 第28-31页 |
2.2.1 贸易规模及评级指标 | 第28-29页 |
2.2.2 计量模型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2.3 农产品贸易成本与潜力相关研究 | 第31-35页 |
2.3.1 农产品贸易成本 | 第31-33页 |
2.3.2 农产品贸易潜力 | 第33-35页 |
2.4 文献评价与本文切入点 | 第35-37页 |
3 中国农产品贸易持续性与潜力研究方法 | 第37-58页 |
3.1 农产品贸易持续性分析方法 | 第37-44页 |
3.1.1 贸易持续性与潜力分析的逻辑脉络 | 第37-38页 |
3.1.2 贸易持续性之贸易持续时间模型 | 第38-41页 |
3.1.3 贸易持续性之二元边际模型 | 第41-44页 |
3.2 农产品贸易潜力衡量方法 | 第44-48页 |
3.2.1 传统引力模型视角 | 第44-47页 |
3.2.2 随机前沿模型视角 | 第47-48页 |
3.3 农产品贸易成本的演算分解 | 第48-56页 |
3.3.1 农产品贸易成本模型 | 第48-54页 |
3.3.2 农产品贸易潜力模型中的成本要素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中国农产品贸易持续性现状分析 | 第58-94页 |
4.1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持续性的发展历程 | 第58-62页 |
4.1.1 严格计划下的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 年) | 第58-59页 |
4.1.2 逐步开放经济下的快速发展阶段(1979—1993 年) | 第59页 |
4.1.3 复关和入世调整下的波动徘徊阶段(1994—2001 年) | 第59-60页 |
4.1.4 开放发展阶段(2002—2014 年) | 第60-62页 |
4.2 中国农产品贸易持续性的基本趋势 | 第62-85页 |
4.2.1 中国农产品贸易持续性总趋势 | 第62-68页 |
4.2.2 中国农产品贸易持续性市场分析 | 第68-78页 |
4.2.3 中国农产品贸易持续性产品分析 | 第78-84页 |
4.2.4 贸易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紧密性增强, | 第84-85页 |
4.3 中国农产品贸易持续性存在问题及限制因素 | 第85-92页 |
4.3.1 农产品进口依赖加剧 | 第85-86页 |
4.3.2 农产品出口优势骤减 | 第86-88页 |
4.3.3 农产品逆差规模持续扩大 | 第88-89页 |
4.3.4 市场高度集中,开拓能力匮乏 | 第89-90页 |
4.3.5 国际竞争羸弱,政策支持不足 | 第90-9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5 中国农产品贸易持续性实证分析 | 第94-122页 |
5.1 本文采用的农产品统计方法 | 第94页 |
5.2 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贸易持续性——基于贸易持续时间的分析 | 第94-107页 |
5.2.1 引言 | 第94-95页 |
5.2.2 文献回顾 | 第95-96页 |
5.2.3 模型设定 | 第96-98页 |
5.2.4 实证分析 | 第98-106页 |
5.2.5 结论及政策启示 | 第106-107页 |
5.3 31 省市层面农产品贸易持续性——基于二元边际分析 | 第107-121页 |
5.3.1 引言 | 第107-108页 |
5.3.2 文献回顾 | 第108-109页 |
5.3.3 扩展边际测算 | 第109-116页 |
5.3.4 扩展边际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6-120页 |
5.3.5 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120-12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6 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与潜力的实证分析 | 第122-148页 |
6.1 贸易成本的内涵 | 第122-123页 |
6.2 贸易成本测算模型与方法 | 第123-132页 |
6.2.1 农产品贸易性的现实依据 | 第124-125页 |
6.2.2 贸易成本一般均衡模型 | 第125-127页 |
6.2.3 贸易成本的实证测算 | 第127-132页 |
6.3 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2-135页 |
6.3.1 贸易成本的选取 | 第132-133页 |
6.3.2 贸易成本影响程度分析 | 第133-135页 |
6.4 中国农产品贸易潜力的估算 | 第135-141页 |
6.4.1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设定及回归估计 | 第135-139页 |
6.4.2 中国农产品贸易潜力估计 | 第139-141页 |
6.5 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与贸易潜力的关系分析 | 第141-146页 |
6.5.1 对贸易潜力具有影响的贸易成本 | 第141-142页 |
6.5.2 中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成本与贸易潜力的关系 | 第142-144页 |
6.5.3 贸易成本对中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潜力的影响 | 第144-146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46-148页 |
7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成本变化与潜力提升 | 第148-169页 |
7.1 贸易成本变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利得的影响分析 | 第148-158页 |
7.1.1 引言 | 第148-149页 |
7.1.2 固定效应结构引力方程 | 第149-152页 |
7.1.3 政策变化对贸易利得影响的PPML估计 | 第152-157页 |
7.1.4 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157-158页 |
7.2 中国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提升的探索 | 第158-167页 |
7.2.1 引言 | 第158-159页 |
7.2.2 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现状 | 第159-160页 |
7.2.3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设定及其回归估计 | 第160-164页 |
7.2.4 中国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估测 | 第164-166页 |
7.2.5 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166-167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67-169页 |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69-178页 |
8.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169-171页 |
8.1.1 中国农产品贸易持续性的相关结论 | 第169-170页 |
8.1.2 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与贸易潜力的相关结论 | 第170-171页 |
8.1.3 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变化与潜力提升的相关结论 | 第171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171-176页 |
8.2.1 以外向型农业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 第171-173页 |
8.2.2 调整农业结构,完善农贸信息平台,建立多边自贸同盟,降低农业出口成本,促进贸易潜力提升 | 第173-175页 |
8.2.3 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政府效能,简政放权,营造良好农业贸易营商环境 | 第175-176页 |
8.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176-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92页 |
附录 | 第192-201页 |
致谢 | 第201-2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