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理学论文--神经生理学论文

回声定位蝙幅下丘神经元发声压抑与前掩蔽共享抑制机制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研究背景第12-20页
    1.1 发声压抑现象的研究第12-17页
        1.1.1 发声压抑的概念第12页
        1.1.2 V-S中的回声阈值第12-13页
        1.1.3 听觉系统各核团中对V-S的研究第13-14页
        1.1.4 回声定位蝙蝠中对V-S的研究第14-17页
    1.2 前掩蔽现象的研究第17-19页
        1.2.1 前掩蔽的概念及影响前掩蔽的因素第17页
        1.2.2 形成F-M的可能机制第17-19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第19-20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0-24页
    2.1 动物的外科手术与电极制备第20页
    2.2 给声刺激及神经元对声刺激反应的信号的记录第20-23页
    2.3 实验数据分析第23-24页
3. 结果第24-41页
    3.1 普氏蹄蝠的回声定位信号特点第24-25页
    3.2 普氏蹄蝠IC神经元中V_(H2)-S与F-M的声反应比较第25-30页
        3.2.1 对H_2及掩蔽声刺激各自产生AP发放后跟随超极化反应的神经元·第25-27页
        3.2.2 对H_2及掩蔽声刺激各自只产生AP发放的神经元第27-30页
    3.3 普氏蹄蝠IC神经元中V_(H1)-S与F-M的声反应比较第30-41页
        3.3.1 对H_1及掩蔽声刺激均产生有超极化反应的神经元第30-33页
        3.3.2 对H_1及掩蔽声刺激各自只产生AP发放的神经元第33-35页
        3.3.3 对H_1声刺激无反应而对掩蔽声刺激产生AP后跟随超极化的声反应第35-38页
        3.3.4 对H_1声刺激无反应而对掩蔽声刺激只产生AP发放的神经元第38-41页
4. 讨论第41-46页
    4.1 普氏蹄蝠的回声定位信号第41页
    4.2 神经元对模拟的“发声(H_2)-回声对”和前掩蔽声刺激反应的比较与分析第41-43页
    4.3 神经元对模拟的“发声(H_1)-回声对”和前掩蔽声刺激反应的比较与分析第43-45页
    4.4 V-S与F-M效应共享抑制机制的生物学意义第45-46页
5.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6页
附录一第56-57页
附录二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无聊情绪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网络购物中的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