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研究目的 | 第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1.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3页 |
2.主要创新点 | 第13-15页 |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和重大意义 | 第15-20页 |
(一)“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 第15-17页 |
(二)“共享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 第17-18页 |
(三)“共享发展”理念是“以人为本”方针的直接体现 | 第18页 |
(四)“共享发展”理念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 | 第18-20页 |
三、“共享发展”、财政惠农政策与“三农”之间的关系 | 第20-23页 |
(一)解决“三农”问题是“共享发展”的应有要义 | 第20-21页 |
(二)财政惠农政策是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举措 | 第21页 |
(三)“共享发展”是财政惠农政策的最终目的 | 第21-23页 |
四、十六大以来财政惠农政策的变迁 | 第23-33页 |
(一)中央“一号文件”与财政惠农政策 | 第23-24页 |
(二)十六大以来各阶段主要思路和特点 | 第24-28页 |
1.十六大至十七大阶段(2002 年—2007 年) | 第24-25页 |
2.十七大至十八大阶段(2007 年—2012 年) | 第25-27页 |
3.十八大至十八届六中全会阶段(2013 年—2016 年) | 第27-28页 |
(三)财政惠农政策变迁的鲜明特点和经验启示 | 第28-30页 |
1.财政惠农政策变迁的鲜明特点 | 第28-29页 |
2.财政惠农政策变迁的经验启示 | 第29-30页 |
(四)财政惠农政策变迁遵循的主线和规律 | 第30-33页 |
五、发达国家财政惠农政策的借鉴之处 | 第33-37页 |
(一)美国已建立起完整的政策体系 | 第33-34页 |
(二)欧盟以财政政策为共同政策的核心 | 第34页 |
(三)日本通过立法加大对农业的支持 | 第34-35页 |
(四)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7页 |
1.不断强化制度保障 | 第35页 |
2.持续增加财政投入 | 第35页 |
3.主动顺应形势变化 | 第35页 |
4.及时改变补贴方式 | 第35-36页 |
5.更加突出以人为本 | 第36-37页 |
六、当前财政惠农政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 第37-43页 |
(一)存在问题 | 第37-38页 |
1.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 | 第37页 |
2.投入增速与GDP增速不同步 | 第37页 |
3.支出结构与实际需要不切合 | 第37-38页 |
4.管理体制与资金渠道不高效 | 第38页 |
5.监管机制与评价机制不到位 | 第38页 |
(二)对策建议 | 第38-43页 |
1.科学匹配地方事权财权 | 第38-39页 |
2.稳步扩大惠农资金规模 | 第39页 |
3.立足实际优化支出结构 | 第39页 |
4.借力改革畅通体制渠道 | 第39-40页 |
5.注重监管增加评价权重 | 第40-43页 |
七、“共享发展”理念下未来财政惠农政策展望 | 第43-46页 |
(一)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相契合 | 第43页 |
(二)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相契合 | 第43-44页 |
(三)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契合 | 第44页 |
(四)与大数据及“互联网+”潮流相契合 | 第44-45页 |
(五)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契合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