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通信、信号论文--铁路信号论文--联锁(车站信号)论文--电气集中联锁论文

计算机联锁系统安全风险分析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计算机联锁系统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铁路安全风险评价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可拓学理论应用现状第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5页
2 计算机联锁系统概述及风险评价理论第15-22页
    2.1 计算机联锁系统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第15页
    2.2 安全风险理论第15-19页
        2.2.1 风险的概念第15-16页
        2.2.2 风险管理第16页
        2.2.3 安全风险评价准则第16-18页
        2.2.4 系统V型全生命周期模型第18-19页
    2.3 风险评价理论第19-22页
3 计算机联锁系统安全风险辨识第22-29页
    3.1 计算机联锁系统功能安全风险辨识第22-24页
    3.2 计算机联锁系统接口单元安全风险辨识第24-27页
    3.3 计算机联锁系统运营安全风险辨识第27-29页
4 计算机联锁系统安全风险分析第29-51页
    4.1 可拓学理论第29-30页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可拓学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安全风险分析第30-39页
        4.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30页
        4.2.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第30-33页
        4.2.3 确定经典域、节域及待评物元第33-36页
        4.2.4 确定各评价指标关于各风险等级的关联度第36-38页
        4.2.5 安全风险评价第38-39页
    4.3 基于博弈论-可拓学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安全风险分析第39-47页
        4.3.1 博弈论确定指标权重第39-43页
        4.3.2 确定经典域、节域及待评物元第43-46页
        4.3.3 确定各评价指标关于各风险等级的贴近度第46页
        4.3.4 安全风险评价第46-47页
    4.4 安全风险分析结果研究第47-48页
    4.5 计算机联锁系统安全风险控制第48-51页
        4.5.1 风险控制理论第48页
        4.5.2 计算机联锁系统安全风险控制第48-51页
结论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TCS-2级应答器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下一篇:高速铁路LTE-R切换算法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