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大学生羞怯、负性自动思维、情绪调节与内化问题的关系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第10-21页
    1.羞怯概述第11-13页
        1.1 羞怯的定义第11页
        1.2 羞怯的表现第11-12页
        1.3 羞怯的测量第12页
        1.4 羞怯对个体的影响第12-13页
    2. 内化问题概述第13-16页
        2.1 内化问题概念第13页
        2.2 内化问题的测量第13-14页
        2.3 影响内化问题的因素第14页
            2.3.1 外部因素第14页
            2.3.2 内部因素第14页
        2.4 羞怯与内化问题的关系第14-16页
            2.4.1 羞怯与抑郁的关系第15页
            2.4.2 羞怯与焦虑的关系第15页
            2.4.3 羞怯与孤独的关系第15-16页
    3.负性自动思维概述第16-18页
        3.1 负性自动思维的概念第16页
        3.2 负性自动思维与内化问题关系第16页
        3.3 负性自动思维与羞怯的关系第16-17页
            3.3.1 社会适应模型第16-17页
            3.3.2 实证研究的证据第17页
        3.4 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第17-18页
    4.情绪调节概述第18-19页
        4.1 情绪调节的概念第18页
        4.2 负性自动思维与情绪调节的关系第18-19页
        4.3 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第19页
    5. 问题提出第19-21页
        5.1 以往研究的不足第19-20页
        5.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页
            5.2.1 研究目的第20页
            5.2.2 研究意义第20页
        5.3 研究假设第20-21页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第21-23页
    1.被试第21页
    2.研究工具第21-22页
        2.1 大学生羞怯量表第21页
        2.2 负性自动思维量表(ATQ)第21-22页
        2.3 情绪调节量表第22页
        2.4 抑郁自评量表(SDS)第22页
        2.5 焦虑自评量表(SAS)第22页
        2.6 孤独量表(UCLA)第22页
    3.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第22-23页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第23-35页
    1. 大学生羞怯与内化问题的现状第23-24页
        1.1 大学生羞怯、负性自动思维与内化问题上的总体状况第23-24页
        1.2 羞怯大学生与非羞怯大学生的差异分析第24页
    2. 人口统计学分析第24-27页
        2.1 大学生羞怯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分析第24-25页
        2.2 大学生内化问题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第25-27页
    3. 大学生羞怯、内化问题、负性自动思维及情绪调节之间的相关第27-28页
    4. 羞怯、负性自动思维、内化问题、情绪调节的共同方法偏差分析第28-29页
    5. 负性自动思维、情绪调节在大学生羞怯与内化问题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第29-35页
        5.1 羞怯对内化问题的直接预测作用第29-31页
        5.2 负性自动思维、情绪调节在羞怯与抑郁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第31-32页
        5.3 负性自动思维、情绪调节在羞怯与焦虑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第32-33页
        5.4 负性自动思维、情绪调节在羞怯与孤独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第33-35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35-42页
    1. 大学生羞怯和内化问题的现状分析第35-36页
        1.1 大学生羞怯的特点第35页
        1.2 大学生内化问题的特点第35-36页
    2. 大学生羞怯、负性自动思维和内化问题的相关分析第36-38页
        2.1 羞怯与内化问题第36-37页
        2.2 羞怯与负性自动思维、情绪调节第37-38页
        2.3 负性自动思维、情绪调节与内化问题第38页
    3. 负性自动思维、情绪调节策略在羞怯和内化问题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第38-40页
    4.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40-41页
    5.建议第41-42页
第五部分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目录第43-49页
附录第49-5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BDP网络下TCP拥塞控制算法的研究与优化
下一篇:优化特征选择的CTM模型在文本分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