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IEC 61850 发展背景 | 第10-12页 |
1.1.2 数字化变电站发展背景 | 第12页 |
1.2 数字化变电站的框架体系 | 第12-16页 |
1.2.1 IEC 61850 模型 | 第12-15页 |
1.2.2 变电站配置语言(SCL)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2章 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关键问题分析 | 第17-26页 |
2.1 光纤或者电缆在物理介质层的使用 | 第17-18页 |
2.2 以太网交换机的功能 | 第18页 |
2.3 交换网络的延迟时间 | 第18-21页 |
2.4 网络拓扑结构 | 第21-24页 |
2.4.1 非冗余的星形拓扑结构 | 第21-22页 |
2.4.2 环形拓扑结构 | 第22页 |
2.4.3 交换机节点的环形拓扑结构 | 第22-23页 |
2.4.4 多路环网或者网孔状拓扑结构 | 第23-24页 |
2.5 网络冗余和服务质量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高可用率的网络解决方案 | 第26-37页 |
3.1 变电站网络环境 | 第26-27页 |
3.2 实际变电站条件下的概率 | 第27-36页 |
3.2.1 环网冗余 | 第27-28页 |
3.2.2 RSTP环网 | 第28-30页 |
3.2.3 双引路冗余 | 第30-32页 |
3.2.4 PRP并列无缝冗余机制 | 第32-34页 |
3.2.5 HSR高可用率无缝冗余 | 第34-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的解决方案 | 第37-46页 |
4.1 合并单元问题分析 | 第37-39页 |
4.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分析 | 第39-40页 |
4.3 合并单元布置方式的比较 | 第40-44页 |
4.4 新型的SAS结构 | 第44-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实现高性能GOOSE及一致性测试 | 第46-54页 |
5.1 GOOSE通信在保护方面的应用 | 第46-48页 |
5.2 实现互操作性及功能一致性测试 | 第48-53页 |
5.2.1 采用GOOSE报文进行保护装置测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 第49-51页 |
5.2.2 最优性能的GOOSE通信实施 | 第51页 |
5.2.3 GOOSE通信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 | 第51-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