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1.1 植物生理特性与抗寒性 | 第10-13页 |
1.1.1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10-11页 |
1.1.2 抗氧化酶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11页 |
1.1.3 膜透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11-12页 |
1.1.4 膜脂过氧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12页 |
1.1.5 植物激素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12-13页 |
1.2 植物抗寒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植物休眠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14-15页 |
1.4 白三叶抗寒性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6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17页 |
2.2 材料 | 第17页 |
2.3 种子萌发试验设计 | 第17页 |
2.4 低温处理幼苗株高及生理特性的测定 | 第17-18页 |
2.5 越冬休眠期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18-22页 |
2.5.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 | 第18-19页 |
2.5.2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2.5.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19页 |
2.5.4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第19-20页 |
2.5.5 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5.6 可溶性糖SS含量的测定 | 第20-21页 |
2.5.7 脯氨酸PRO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2.5.8 相对电导率REC的测定 | 第21页 |
2.5.9 试剂的配制 | 第21-22页 |
2.6 白三叶新品系幼苗叶片抗寒相关基因表达检测方法 | 第22-25页 |
2.6.1 相关试剂配制和试剂盒 | 第22页 |
2.6.2 RNA提取和检测 | 第22-23页 |
2.6.3 cDNA的合成 | 第23-24页 |
2.6.4 抗寒相关基因的PCR扩增 | 第24页 |
2.6.5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 | 第24-25页 |
2.7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5页 |
3.1 温度对白三叶新品系种子萌发及幼苗根长的影响 | 第26-28页 |
3.1.1 温度对白三叶新品系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2 温度对白三叶新品系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第27-28页 |
3.1.3 温度对白三叶新品系幼苗根长的影响 | 第28页 |
3.2 白三叶新品系种子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 第28-31页 |
3.2.1 低温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28-29页 |
3.2.2 低温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29-30页 |
3.2.3 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 | 第30-31页 |
3.3 白三叶新品系幼苗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 第31-33页 |
3.3.1 低温对幼苗株高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2 低温对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3.4 自然越冬期白三叶新品系根部对温度变化的生理响应 | 第33-39页 |
3.4.1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的变化 | 第33-34页 |
3.4.2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3.4.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 第35页 |
3.4.4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 | 第35-36页 |
3.4.5 可溶性蛋白SP的变化 | 第36页 |
3.4.6 可溶性糖SS含量的变化 | 第36-37页 |
3.4.7 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3.4.8 相对电导率REC的变化 | 第38-39页 |
3.5 白三叶新品系抗寒性综合分析 | 第39-41页 |
3.5.1 低温胁迫下耐寒性相关分析 | 第39-41页 |
3.5.2 低温胁迫下耐寒性隶属函数分析 | 第41页 |
3.6 低温胁迫下白三叶幼苗抗寒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41-45页 |
3.6.1 白三叶幼苗总RNA提取 | 第41-42页 |
3.6.2 CBF3基因在白三叶不同低温处理时间的表达 | 第42页 |
3.6.3 CAS5基因在白三叶不同低温处理时间的表达 | 第42-43页 |
3.6.4 MYB4基因在白三叶不同低温处理时间的表达 | 第43-45页 |
4 讨论 | 第45-48页 |
4.1 低温胁迫对白三叶新品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5页 |
4.2 白三叶新品系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耐低温的生理基础 | 第45-46页 |
4.3 自然越冬期白三叶新品系的抗寒性 | 第46-47页 |
4.4 抗寒相关基因表达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47-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