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人工电磁材料结构的概述 | 第9-12页 |
1.3 人工电磁材料结构在天线领域的应用 | 第12-16页 |
1.3.1 天线简介 | 第12-13页 |
1.3.2 人工电磁材料结构在天线中的应用 | 第13-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人工电磁材料结构的带隙研究方法 | 第18-28页 |
2.1 人工电磁结构的相关特性 | 第18-21页 |
2.1.1 反射相位特性 | 第18-20页 |
2.1.2 表面波抑制特性 | 第20-21页 |
2.2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带隙的分析 | 第21-22页 |
2.3 人工电磁结构带隙的测量方法 | 第22-26页 |
2.3.1 悬置微带线法 | 第22-23页 |
2.3.2 波导传输法 | 第23-24页 |
2.3.3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法和零阶谐振法(CRLH/ZOR) | 第24-26页 |
2.4 人工电磁结构带隙的仿真方法 | 第26-27页 |
2.4.1 色散模式法 | 第26页 |
2.4.2 Floquet端口法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电磁带隙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 第28-35页 |
3.1 二维电磁带隙结构的反射相位分析 | 第28-32页 |
3.1.1 贴片尺寸对反射相位的影响 | 第29页 |
3.1.2 介质基板的介电常数对反射相位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3 不同厚度的介质基板对反射相位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4 贴片单元的间距对反射相位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 双金属过孔EBG结构的反射相位分析 | 第32-34页 |
3.2.1 不同排列方式的双金属化过孔对反射相位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基于EBG结构的微波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 第35-50页 |
4.1 EBG结构单元设计 | 第35-40页 |
4.1.1 一般mushroom型EBG结构单元设计 | 第35-36页 |
4.1.2 多孔型EBG结构单元设计 | 第36-40页 |
4.2 微波天线的设计 | 第40-43页 |
4.2.1 微带天线设计 | 第40-41页 |
4.2.2 Bowtie天线设计 | 第41-43页 |
4.3 加载EBG结构的微带天线和Bowtie天线的研究 | 第43-48页 |
4.3.1 加载单过孔EBG结构的微带天线和Bowtie天线的设计 | 第43-46页 |
4.3.2 加载多孔型EBG结构的微带天线 | 第46-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复合EBG结构在微波天线中的研究与设计 | 第50-64页 |
5.1 复合EBG结构设计 | 第50-51页 |
5.2 波导缝隙天线的设计 | 第51-59页 |
5.2.1 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的设计 | 第52-55页 |
5.2.2 非对称单脊波导缝隙天线的设计 | 第55-59页 |
5.3 加载复合EBG结构的波导缝隙天线 | 第59-62页 |
5.3.1 加载复合EBG结构的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的设计 | 第59-61页 |
5.3.2 加载复合EBG结构的非对称单脊波导缝隙天线的设计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6.1 结论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9-70页 |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