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大理白族自治州“互联网+”特色农业的民族地区禀赋差异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2页
    一、研究的背景、问题及意义第10-12页
        (一)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的问题第11页
        (三)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二、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第12-23页
        (一)关于“互联网+”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二)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三)关于民族差异的研究现状第17-23页
        (四)总结第23页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23-25页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第23-24页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4-25页
    四、“互联网+”特色农业的概念与主要测度指标第25-28页
        (一)“互联网+”特色农业的概念第25-27页
        (二)“互联网+”特色农业的主要测度指标第27-28页
    五、大理州及其民族区域基本情况第28-32页
        (一)全州概况第28-29页
        (二)民族区域第29-32页
第二章 大理州“互联网+”特色农业的民族区域禀赋现状第32-81页
    一、大理市第32-36页
    二、西北区第36-49页
        (一)云龙县第36-41页
        (二)洱源县第41-45页
        (三)剑川县第45-49页
    三、东北区第49-57页
        (一)宾川县第49-53页
        (二)鹤庆县第53-57页
    四、西南区第57-65页
        (一)漾濞彝族自治县第57-61页
        (二)永平县第61-65页
    五、东南区第65-78页
        (一)祥云县第65-70页
        (二)巍山县第70-74页
        (三)弥渡县第74-76页
        (四)南涧县第76-78页
    六、田野调研样本区域现状第78-81页
第三章 大理州“互联网+”特色农业的民族区域禀赋差异第81-105页
    一、各县市民族区域禀赋差异分析第81-99页
        (一)大理市第81-83页
        (二)西北区第83-87页
        (三)东北区第87-91页
        (四)西南区第91-94页
        (五)东南区第94-99页
    二、大理州“互联网+”特色农业禀赋差异分析第99-105页
第四章 大理州“互联网+”特色农业的民族区域禀赋差异成因第105-112页
    一、地理环境第105-106页
        (一)自然地理条件第105-106页
        (二)交通情况第106页
    二、民族经济环境第106-108页
        (一)自我发展能力第107页
        (二)城镇化建设第107-108页
    三、历史环境第108-110页
        (一)汉族第108-109页
        (二)白族第109页
        (三)彝族第109-110页
        (四)回族第110页
        (五)傈僳族第110页
    四、本文发现第110-112页
第五章 大理州实施“互联网+”特色农业的政策含义第112-114页
    一、区域经济发展第112页
    二、精准扶贫第112-113页
    三、民族团结进步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7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17-118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前诗歌“长门事”典故流变研究
下一篇:明代科举对图书出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