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海外电信运营商 | 第11页 |
1.2.2.政策风险(Policy Risk) | 第11-12页 |
1.2.3.政策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 第12-13页 |
1.2.4.政策风险的评估与应对 | 第13-14页 |
1.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1.3.2.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中国电信业现状及海外电信运营商的政策风险问题与来源 | 第17-25页 |
2.1.中国电信业现状 | 第17-19页 |
2.1.1.中国电信业的“国有”体制遭遇冲击 | 第17-18页 |
2.1.2.中国电信业的“国治”业绩整体喜人 | 第18页 |
2.1.3.中国电信业的“国享”满意度在下降 | 第18-19页 |
2.2.海外运营商面临的政策风险问题 | 第19-22页 |
2.2.1.中国电信监管部门的风险 | 第19-20页 |
2.2.2.中国电信监管法规的风险 | 第20-21页 |
2.2.3.中国电信监管内容的风险 | 第21页 |
2.2.4.中国电信监管预期的风险 | 第21-22页 |
2.3.海外运营商面临的政策风险来源 | 第22-24页 |
2.3.1.中国电信业市场管理政策的法制限制 | 第22-23页 |
2.3.2.中国电信业主管部门重组的不确定性 | 第23页 |
2.3.3.中国电信业市场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 | 第23-24页 |
2.3.4.中国电信业市场缺乏公平的监管环境 | 第24页 |
2.4.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海外电信运营商进入中国本土运营的政策风险识别与分析 | 第25-37页 |
3.1.海外运营商面临的政策风险识别 | 第25-30页 |
3.1.1.政策风险识别流程 | 第25-26页 |
3.1.2.政策风险识别步骤 | 第26-29页 |
3.1.3.政策风险识别方法 | 第29-30页 |
3.2.海外运营商面临的政策风险分解 | 第30-34页 |
3.2.1.市场准入风险 | 第30-31页 |
3.2.2.市场竞争风险 | 第31-32页 |
3.2.3.互联互通风险 | 第32页 |
3.2.4.资费管理风险 | 第32-33页 |
3.2.5.资源管理风险 | 第33-34页 |
3.3.海外运营商面临的政策风险分析 | 第34-35页 |
3.4.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海外电信运营商进入中国本土运营的政策风险评估与应对 | 第37-43页 |
4.1. 海外运营商政策风险的评估 | 第37-39页 |
4.1.1.确定评估指标 | 第37-38页 |
4.1.2.确定评估标准 | 第38-39页 |
4.2. 海外运营商政策风险评估管理模式研究 | 第39-41页 |
4.2.1.采用专家打分 | 第39-40页 |
4.2.2.生成风险图谱 | 第40-41页 |
4.3. 海外运营商政策风险的应对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香港电讯(HKT)公司进入内地电信市场运营的实践与验证 | 第43-51页 |
5.1.香港电讯(HKT)公司概况 | 第43-44页 |
5.2.海外运营商政策风险评估管理模式的实践 | 第44-48页 |
5.2.1.公司进入内地的政策风险识别 | 第44-45页 |
5.2.2.公司进入内地的政策风险描述 | 第45-47页 |
5.2.3.公司进入内地的政策风险应对 | 第47-48页 |
5.3.效果验证 | 第48-49页 |
5.4.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5页 |
6.1. 结论及创新 | 第51-52页 |
6.1.1.研究的结论 | 第51-52页 |
6.1.2.论文的创新 | 第5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2-55页 |
6.2.1.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52-53页 |
6.2.2.对于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关于海外电信运营商进入中国本土运营的政策风险问卷调查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