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边坡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 第8-11页 |
·边坡安全监测仪器和技术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边坡安全监测数据分析处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11-14页 |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边坡预测预报的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思路、目的和特点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特点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凉水井滑坡工程概况 | 第18-29页 |
·滑坡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 | 第18-23页 |
·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 第18页 |
·气象与水文 | 第18-19页 |
·地形地貌 | 第19页 |
·地层岩性 | 第19-21页 |
·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21-22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3页 |
·不良地质现象 | 第23页 |
·滑坡基本特征 | 第23-28页 |
·滑坡地形地貌 | 第23-24页 |
·滑坡空间形态 | 第24-26页 |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 第26-27页 |
·滑坡水文地质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凉水井滑坡监测系统的布置与实施 | 第29-36页 |
·监测方案制定的原则依据 | 第29页 |
·监测方法的选取 | 第29-30页 |
·监测系统建立 | 第30页 |
·2010 年度监测方案 | 第30-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滑坡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6-59页 |
·监测精度分析 | 第36-37页 |
·监测成果 | 第37-49页 |
·地表水平位移监测分析 | 第49-56页 |
·基于地质判断的分区及分析 | 第49-50页 |
·分区监测数据分析 | 第50-56页 |
·地表裂缝宽度监测分析 | 第56-57页 |
·深部位移监测分析 | 第57页 |
·光纤推力监测分析 | 第57页 |
·地下水位监测分析 | 第57-58页 |
·地质宏观巡查分析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基于 FLAC-3D 的数值模拟与稳定性分析 | 第59-79页 |
·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59-64页 |
·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 第59-62页 |
·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 第62-64页 |
·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64页 |
·FLAC-3D 基本原理 | 第64-70页 |
·连续介质几何方程 | 第65-68页 |
·本构方程 | 第68页 |
·运动方程 | 第68-69页 |
·差分算法 | 第69-70页 |
·FLAC-3D 求解问题一般方法 | 第70-73页 |
·确定数值分析的目标 | 第71页 |
·建立描述实际问题的概念模型 | 第71-72页 |
·建立并运行简单的理想化模型 | 第72页 |
·汇集求解问题的详细数据 | 第72-73页 |
·准备运行不同的具体模型 | 第73页 |
·进行模型的运算 | 第73页 |
·分析运算结果 | 第73页 |
·基于地质模型的数值分析 | 第73-77页 |
·基于地质模型的监测耦合分析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9-81页 |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建议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