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集团永续债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及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1.4.1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永续债基础理论 | 第17-19页 |
2.1 永续债定义和特点 | 第17-18页 |
2.1.1 永续债定义 | 第17页 |
2.1.2 永续债特点 | 第17-18页 |
2.2 永续债发行流程 | 第18页 |
2.3 永续债发行风险 | 第18-19页 |
2.3.1 信用风险 | 第18页 |
2.3.2 流动性风险 | 第18-19页 |
第3章 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融资分析 | 第19-25页 |
3.1 房地产企业主要融资方式 | 第19-21页 |
3.1.1 金融机构贷款 | 第19页 |
3.1.2 债券融资 | 第19-20页 |
3.1.3 股权融资 | 第20页 |
3.1.4 利用外资 | 第20页 |
3.1.5 房地产信托 | 第20-21页 |
3.2 房地产企业融资特征 | 第21-22页 |
3.2.1 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赖金融机构信贷 | 第21页 |
3.2.2 自有资金严重不足 | 第21-22页 |
3.2.3 制度不健全,制约房地产企业融资 | 第22页 |
3.3 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影响因素 | 第22-25页 |
3.3.1 融资成本 | 第22-23页 |
3.3.2 融资结构 | 第23页 |
3.3.3 融资风险 | 第23-24页 |
3.3.4 宏观政策 | 第24-25页 |
第4章 恒大集团永续债融资分析 | 第25-46页 |
4.1 恒大集团概况 | 第25页 |
4.2 恒大集团债务融资渠道 | 第25-29页 |
4.2.1 银行贷款 | 第26-27页 |
4.2.2 非银行信贷 | 第27-28页 |
4.2.3 票据融资 | 第28-29页 |
4.2.4 上市融资 | 第29页 |
4.3 恒大集团永续债融资应用 | 第29-33页 |
4.3.1 永续债定义 | 第29-31页 |
4.3.2 交易结构 | 第31-33页 |
4.4 恒大集团永续债券融资财务分析 | 第33-41页 |
4.4.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3-34页 |
4.4.2 资产管理能力分析 | 第34-35页 |
4.4.3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5-36页 |
4.4.4 财务报表分析 | 第36-39页 |
4.4.5 小结 | 第39-41页 |
4.5 行业对比分析 | 第41-45页 |
4.5.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41页 |
4.5.2 资产管理能力分析 | 第41-42页 |
4.5.3 偿债能力分析 | 第42-43页 |
4.5.4 财务报表分析 | 第43-45页 |
4.6 结论 | 第45-46页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第46-51页 |
5.1 恒大集团完善融资方式的建议 | 第46-47页 |
5.1.1 完善融资信息披露 | 第46页 |
5.1.2 企业融资的目标模式 | 第46页 |
5.1.3 建立多元化融资平台 | 第46-47页 |
5.2 恒大集团永续债融资的风险防范 | 第47-51页 |
5.2.1 永续债业务的行业风险 | 第47-48页 |
5.2.2 永续债业务的流动性风险 | 第48-49页 |
5.2.3 永续债业务的金融系统风险 | 第49-50页 |
5.2.4 永续债业务的政策调控风险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