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绩效管理与平衡计分卡理论概述 | 第16-22页 |
2.1 绩效管理概述 | 第16-18页 |
2.1.1 绩效管理的含义 | 第16页 |
2.1.2 绩效管理的意义 | 第16页 |
2.1.3 绩效管理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2.1.4 绩效管理的实施原则 | 第17页 |
2.1.5 绩效管理的方法 | 第17-18页 |
2.2 平衡计分卡理论 | 第18-21页 |
2.2.1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 | 第19页 |
2.2.2 平衡计分卡包含的五项平衡 | 第19-20页 |
2.2.3 平衡计分卡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步骤 | 第20-21页 |
2.3 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中应用的优势与劣势 | 第21-22页 |
2.3.1 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 第21页 |
2.3.2 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中应用的劣势 | 第21-22页 |
第3章 HS公司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 第22-30页 |
3.1 HS公司简介 | 第22-23页 |
3.1.1 HS公司历史沿革 | 第22页 |
3.1.2 HS公司组织架构 | 第22-23页 |
3.2 HS公司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 第23-30页 |
3.2.1 HS公司现有绩效管理体系概述 | 第23-27页 |
3.2.2 针对HS员工对公司现有绩效管理体系满意度问卷设计 | 第27页 |
3.2.3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及调查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3.2.4 HS公司现有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分析 | 第29-30页 |
第4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HS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30-62页 |
4.1 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的HS公司战略目标 | 第30-33页 |
4.1.1 确定财务维度战略目标 | 第30-31页 |
4.1.2 确定顾客维度战略目标 | 第31-32页 |
4.1.3 确定内部运营维度战略目标 | 第32页 |
4.1.4 确定学习与成长维度战略目标 | 第32-33页 |
4.2 绘制HS公司的战略地图 | 第33-39页 |
4.2.1 HS公司的使命及价值观 | 第33页 |
4.2.2 HS公司的发展目标 | 第33-34页 |
4.2.3 HS公司主要项目的发展目标 | 第34-35页 |
4.2.4 HS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 第35-37页 |
4.2.5 HS公司各个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 | 第37-39页 |
4.3 构建公司层级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第39-52页 |
4.3.1 财务维度指标的选择 | 第39-42页 |
4.3.2 顾客维度指标的选择 | 第42-44页 |
4.3.3 内部运营维度指标的选择 | 第44-46页 |
4.3.4 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的选择 | 第46-47页 |
4.3.5 指标赋值 | 第47页 |
4.3.6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47-48页 |
4.3.7 根据层次分析法设计四个维度权重评价方法 | 第48-49页 |
4.3.8 确定指标权重 | 第49-51页 |
4.3.9 形成公司层级平衡计分卡 | 第51-52页 |
4.4 构建部门层级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第52-54页 |
4.4.1 设计部门层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52-54页 |
4.4.2 形成部门层级平衡计分卡 | 第54页 |
4.5 构建员工层级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第54-56页 |
4.5.1 设计员工层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55-56页 |
4.5.2 形成员工层级平衡计分卡 | 第56页 |
4.6 构建绩效考核的方案 | 第56-58页 |
4.7 构建绩效应用的方案 | 第58-62页 |
4.7.1 绩效反馈 | 第58-59页 |
4.7.2 绩效回报 | 第59-62页 |
第5章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体系在HS公司的保障措施 | 第62-66页 |
5.1 组织保障 | 第62页 |
5.2 制度保障 | 第62-63页 |
5.3 文化保障 | 第63-6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6-6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6页 |
6.2 论文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