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粤北客家传统村落空间解析与优化策略研究--以河源连平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3-33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27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5-18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8-25页
        1.2.3 研究述评第25-27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7-33页
        1.3.1 概念界定第27-29页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29-32页
        1.3.3 研究方法第32-33页
2 粤北客家传统村落形成与发展概述第33-39页
    2.1 粤北客家族群的形成第33-34页
        2.1.1 族群第33页
        2.1.2 粤北客家族群的形成发展第33-34页
    2.2 粤北客家传统村落区位特征第34-36页
        2.2.1 地理特征第34-35页
        2.2.2 经济特征第35-36页
        2.2.3 文化特征第36页
    2.3 粤北客家传统村落共性特征第36-39页
        2.3.1 崇尚风水,因地制宜第37页
        2.3.2 家族群居,内敛防御第37-38页
        2.3.3 恪守礼制,崇文重教第38-39页
3 河源连平客家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第39-53页
    3.1 连平县概况第39-41页
        3.1.1 自然环境及区位概述第39-41页
        3.1.2 历史人文环境概述第41页
    3.2 连平县土地利用的变化第41-45页
    3.3 连平县土地利用总体变化特征第45-53页
        3.3.1 连平县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第45-47页
        3.3.2 连平县村落用地规模集聚特征第47-50页
        3.3.3 连平县村落经济发展及功能变化第50-51页
        3.3.4 连平县乡村聚落用地存在问题第51-53页
4 连平县传统村落内部空间分析第53-104页
    4.1 连平县客家传统村落的空间构成第53-60页
        4.1.1 村落公共空间的构成第53-58页
        4.1.2 村落空间形态意象间关系第58-60页
    4.2 连平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与类型划分第60-68页
        4.2.1 空间形态特征第60-68页
        4.2.2 空间形态类型的划分第68页
    4.3 典型村落的选取及概况第68-71页
        4.3.1 横水村概况第69页
        4.3.2 夏田村概况第69-71页
        4.3.3 司前村概况第71页
    4.4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第71-95页
        4.4.1 空间句法第71-72页
        4.4.2 散点型村落空间句法分析第72-80页
        4.4.3 组团型村落空间句法分析第80-86页
        4.4.4 面状型村落空间句法分析第86-91页
        4.4.5 不同类型村落空间句法比对分析第91-95页
    4.5 基于实地调查的三村核心空间分析第95-102页
        4.5.1 调查设计第95页
        4.5.2 调查问卷分析第95-99页
        4.5.3 确定集成核心空间第99-101页
        4.5.4 村落核心空间功能分析第101-102页
    4.6 典型村落存在问题分析第102-104页
5 河源连平传统村落空间优化策略研究第104-111页
    5.1 宏观层面上的优化策略第104-106页
        5.1.1 坚持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推行迁村并点第104-105页
        5.1.2 合理提高城镇化率,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第105-106页
        5.1.3 加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力度第106页
    5.2 微观层面上的优化策略第106-111页
        5.2.1 完善村落街巷空间网络第106-107页
        5.2.2 重点整合村落核心空间第107-108页
        5.2.3 深化村落核心空间与次级空间衔接第108-109页
        5.2.4 整合村落区域空间节点第109页
        5.2.5 修复和缝补村落空间第109-111页
6 结语第111-113页
    6.1 论文创新点第111页
    6.2 主要结论第111-112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附录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法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中学天文实践活动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