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3-1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2 论文框架 | 第14页 |
1.3 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3.1 论文创新 | 第14-15页 |
1.3.2 论文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2.1 贸易便利化的含义和评价 | 第16-17页 |
2.2 特殊经济区 | 第17页 |
2.3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17-18页 |
2.4 港口物流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5 实证分析的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从保税区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口国际物流贸易便利化主要举措 | 第21-30页 |
3.1 保税区的港口国际物流贸易便利化主要举措 | 第22-23页 |
3.1.1 保税区海关监管和政府效率 | 第22页 |
3.1.2 保税区港口物流贸易功能 | 第22-23页 |
3.1.3 保税区税收政策 | 第23页 |
3.2 保税物流园区的港口国际物流贸易便利化主要举措 | 第23-25页 |
3.2.1 保税物流园区海关监管 | 第24页 |
3.2.2 保税物流园区港口物流贸易功能 | 第24页 |
3.2.3 保税物流园区税收政策 | 第24-25页 |
3.3 保税港区的港口国际物流贸易便利化主要举措 | 第25-26页 |
3.3.1 保税港区海关监管 | 第25页 |
3.3.2 保税港区港口物流贸易功能 | 第25-26页 |
3.3.3 保税港区税收政策 | 第26页 |
3.4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口国际物流贸易便利化主要举措 | 第26-29页 |
3.4.1 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 | 第26-27页 |
3.4.2 自贸试验区航运物流服务政策 | 第27-28页 |
3.4.3 自贸试验区国际中转功能 | 第28页 |
3.4.4 自贸试验区税收政策 | 第28-29页 |
3.5 保税区到自贸试验区港口国际物流贸易便利化比较 | 第29-30页 |
第四章 贸易便利化对长三角港口国际物流贸易发展的带动 | 第30-42页 |
4.1 贸易便利化对上海港口国际物流贸易发展的带动 | 第31-34页 |
4.2 贸易便利化对江苏省港口国际物流贸易发展的带动 | 第34-36页 |
4.3 贸易便利化对浙江省港口国际物流贸易发展的带动 | 第36-37页 |
4.4 贸易便利化对长三角港口国际物流贸易总体联动发展的带动 | 第37-42页 |
4.4.1 港口物流供应链 | 第37-38页 |
4.4.2 港港联动("水水中转") | 第38-40页 |
4.4.3 贸易便利化对长三角港口国际物流贸易总体联动发展的带动 | 第40-42页 |
第五章 贸易便利化带动港口国际物流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42-61页 |
5.1 数据变量选取 | 第42-45页 |
5.1.1 时间序列数据变量选取及平稳性检验 | 第42-44页 |
5.1.2 面板数据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 第44-45页 |
5.2 时间序列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 第45-53页 |
5.2.1 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 | 第46-47页 |
5.2.2 Johe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7-49页 |
5.2.3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9-52页 |
5.2.4 方差分解 | 第52-53页 |
5.3 省级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 第53-59页 |
5.3.1 全国23个省面板数据回归结果 | 第54-58页 |
5.3.2 长江流域及其干线13个省面板数据回归结果 | 第58-59页 |
5.4 实证分析总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港口国际物流贸易便利化对标国际和服务长三角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1-69页 |
6.1 贸易便利化对标国际 | 第61-64页 |
6.2 推动港口国际物流贸易便利化的政策建议 | 第64-67页 |
6.2.1 建立统一的贸易便利化评价体系 | 第64页 |
6.2.2 放开港口航运物流市场准入,加强物流企业合作 | 第64-65页 |
6.2.3 港口物流信息系统 | 第65页 |
6.2.4 高端产品物流便利化和物流人才 | 第65-66页 |
6.2.5 发展港口国际中转功能 | 第66页 |
6.2.6 加强港口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设 | 第66-67页 |
6.3 贸易便利化服务长三角港口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