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4 研究方法及步骤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设计步骤 | 第18-19页 |
1.5 研究的创新性 | 第19-20页 |
2 鸟类栖息地与湿地公园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1 湿地公园 | 第20页 |
2.1.2 鸟类 | 第20页 |
2.1.3 鸟类生态类群 | 第20-21页 |
2.2 鸟类的迁徙 | 第21页 |
2.2.1 迁徙概念 | 第21页 |
2.2.2 居留类型 | 第21页 |
2.3 规划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3.1 景观生态学 | 第21-22页 |
2.3.2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第22页 |
2.4 鸟类生态习性与对栖息环境的需求 | 第22-24页 |
2.4.1 栖息地 | 第22-23页 |
2.4.2 涉禽习性与对栖息环境的需求 | 第23页 |
2.4.3 鸣禽习性与对栖息环境的需求 | 第23页 |
2.4.4 游禽习性与对栖息环境的需求 | 第23-24页 |
3 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相关案例分析 | 第24-31页 |
3.1 案例概述 | 第24-28页 |
3.1.1 香港湿地公园 | 第24页 |
3.1.2 上海东滩国际湿地 | 第24-25页 |
3.1.3 伦敦湿地公园 | 第25-26页 |
3.1.4 日本米子市水鸟公园 | 第26-27页 |
3.1.5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 第27-28页 |
3.2 案例特征对比 | 第28-30页 |
3.3 案例启示 | 第30-31页 |
4 研究区概况与场地现状分析 | 第31-39页 |
4.1 区位分析 | 第31-32页 |
4.2 研究区概况 | 第32-35页 |
4.2.1 行政区划 | 第32页 |
4.2.2 人口 | 第32-33页 |
4.2.3 社会经济 | 第33页 |
4.2.4 土地利用现状 | 第33页 |
4.2.5 交通概况 | 第33-35页 |
4.2.6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第35页 |
4.3 项目场地现状分析 | 第35-39页 |
4.3.1 湿地类型与分布 | 第37-38页 |
4.3.2 湿地面积 | 第38-39页 |
5 基于鸟类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的龙山湖国家湿地规划策略 | 第39-48页 |
5.1 鸟类资源现状 | 第39-41页 |
5.1.1 区域内鸟类种落结构 | 第39-41页 |
5.1.2 区域内鸟类区系特征 | 第41页 |
5.1.3 区域内珍稀鸟类资源 | 第41页 |
5.2 重点保护对象与场地匹配分析 | 第41-46页 |
5.2.1 重点保护鸟类栖息地环境需求分析 | 第41-45页 |
5.2.2 场地现有栖息地生境分析 | 第45页 |
5.2.3 重点保护鸟类和场地匹配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5.3 基于鸟类栖息地保护的龙山湖湿地规划策略 | 第46-48页 |
5.3.1 重建不同群体鸟类食物链 | 第46页 |
5.3.2 保护与恢复水质、水系、水岸 | 第46页 |
5.3.3 规划针对特定的种类专项栖息地 | 第46-47页 |
5.3.4 恢复改造鸟类筑巢环境 | 第47页 |
5.3.5 提高水位控制技术 | 第47页 |
5.3.6 建立人与鸟和谐关系 | 第47-48页 |
6 规划背景 | 第48-52页 |
6.1 规划原则 | 第48-49页 |
6.2 规划目标 | 第49页 |
6.3 规划依据 | 第49-52页 |
7 总体规划 | 第52-70页 |
7.1 总体布局 | 第52-53页 |
7.1.1 湿地公园范围 | 第52页 |
7.1.2 功能分区 | 第52-53页 |
7.2 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 第53-54页 |
7.2.1 现状 | 第53页 |
7.2.2 保护措施 | 第53-54页 |
7.3 水岸保护规划 | 第54-56页 |
7.3.1 现状 | 第54-55页 |
7.3.2 保护措施 | 第55页 |
7.3.3 重点建设内容 | 第55-56页 |
7.4 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 | 第56-58页 |
7.4.1 现状 | 第56页 |
7.4.2 保护对策 | 第56页 |
7.4.3 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 | 第56-57页 |
7.4.4 栖息地保护规划 | 第57-58页 |
7.5 栖息地(生境)恢复与修复规划 | 第58-65页 |
7.5.1 湿地植物多样性恢复 | 第58-59页 |
7.5.2 库塘水禽栖息地恢复与修复 | 第59-60页 |
7.5.3 河流水禽栖息地恢复与修复 | 第60页 |
7.5.4 典型水禽栖息地营建 | 第60-62页 |
7.5.5 洲滩湿地恢复与修复 | 第62页 |
7.5.6 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 | 第62-64页 |
7.5.7 河岸杨树林改造恢复 | 第64-65页 |
7.6 旅游项目规划 | 第65-66页 |
7.6.1 游客规模预测 | 第65页 |
7.6.2 游览路线规划要求 | 第65页 |
7.6.3 游览路线组织 | 第65-66页 |
7.7 科普宣教与科研监测规划 | 第66-68页 |
7.7.1 科普宣教内容 | 第66-67页 |
7.7.2 科研检测规划 | 第67-68页 |
7.8 防御灾害规划 | 第68-70页 |
7.8.1 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 第68页 |
7.8.2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第68-69页 |
7.8.3 洪涝灾害防治规划 | 第69页 |
7.8.4 防火规划 | 第69页 |
7.8.5 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 第69-70页 |
8 总结与讨论 | 第70-72页 |
8.1 规划总结 | 第70页 |
8.2 经验讨论 | 第70-71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 第7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