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8-4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8-21页 |
1.2 渗滤液生物脱氮处理技术 | 第21-29页 |
1.2.1 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及其存在问题 | 第21-23页 |
1.2.2 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 | 第23-24页 |
1.2.3 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协同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24-29页 |
1.3 脱氮功能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1.3.1 氨氧化功能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 第29-32页 |
1.3.2 反硝化功能细菌的研究现状 | 第32-33页 |
1.4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快速启动方法的研究 | 第33-35页 |
1.5 ~(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脱氮研究中的应用 | 第35-37页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7-40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1.6.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9-40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和技术 | 第40-51页 |
2.1 实验设计和反应器构建 | 第40-43页 |
2.1.1 正交实验设计 | 第40-41页 |
2.1.2 填埋场反应器构建和运行 | 第41-43页 |
2.1.3 污泥接种实验设计 | 第43页 |
2.2 水质指标和微生物分析方法 | 第43-49页 |
2.2.1 水质指标测试方法 | 第43-44页 |
2.2.2 脱氮功能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 | 第44-47页 |
2.2.3 ~(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 | 第47-49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49-51页 |
2.3.1 正交实验方差分析 | 第49页 |
2.3.2 相关性分析 | 第49页 |
2.3.3 ~(15)N稳定同位素数据分析 | 第49-50页 |
2.3.4 图表 | 第50-51页 |
第3章 进水水质优化策略研究 | 第51-59页 |
3.1 前言 | 第51-52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3.2.1 正交实验设计 | 第52页 |
3.2.2 反应器的构建和运行 | 第52页 |
3.2.3 水样采集与指标测定 | 第52-53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58页 |
3.3.1 不同进水水质对反应器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3-55页 |
3.3.2 正交实验方差分析 | 第55-57页 |
3.3.3 实验结果讨论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厌氧氨氧化协同反硝化脱氮机理研究 | 第59-75页 |
4.1 前言 | 第59页 |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9-61页 |
4.2.1 实验装置和反应器运行 | 第59页 |
4.2.2 土壤样品采集 | 第59-60页 |
4.2.3 样品测定 | 第60-61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1-73页 |
4.3.1 不同脱氮效率反应器中脱氮功能基因的变化 | 第61-67页 |
4.3.2 不同脱氮效率反应器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 | 第67-69页 |
4.3.3 Anammox菌克隆文库构建 | 第69-71页 |
4.3.4 反应器运行参数与脱氮功能微生物相关性分析 | 第71-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填埋场反应器快速启动策略研究 | 第75-92页 |
5.1 前言 | 第75-76页 |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76-77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76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76-77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7-91页 |
5.3.1 污泥接种对反应器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77-83页 |
5.3.2 接种对反应器中脱氮功能基因的影响 | 第83-85页 |
5.3.3 接种对反应器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85-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厌氧氨氧化协同反硝化脱氮贡献率研究 | 第92-101页 |
6.1 前言 | 第92-93页 |
6.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93-94页 |
6.2.1 实验方法 | 第93页 |
6.2.2 实验材料 | 第93页 |
6.2.3 实验内容 | 第93-94页 |
6.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94-99页 |
6.3.1 进水水质优化实验中厌氧氨氧化贡献率研究 | 第94-98页 |
6.3.2 反应器快速启动实验中厌氧氨氧化贡献率研究 | 第98-9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7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101-10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01-102页 |
7.2 研究创新点 | 第102-103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