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 Cocktail 探针药物法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CYP450 酶与药物代谢 | 第12-13页 |
·Cocktail 探针药物法 | 第13-14页 |
·Cocktail 探针药物法的应用 | 第14-16页 |
·研究药物间相互作用 | 第14-15页 |
·研究CYP450 同工酶与疾病的关系 | 第15页 |
·评估肝、肾功能 | 第15-16页 |
·优化给药剂量 | 第16页 |
·中药对CYP450 酶的影响 | 第16页 |
2 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代谢组学 | 第16-17页 |
·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样品采集与检测 | 第17-18页 |
·数据处理 | 第18页 |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3 温肾咳喘片概述 | 第19-20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Cocktail 探针药物法评价温肾咳喘片对CYP450 酶的影响 | 第22-37页 |
1 引言 | 第22页 |
2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22-23页 |
·药品及试剂 | 第22-23页 |
·缓冲液配制 | 第23页 |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4-37页 |
·不同的肝微粒体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肝微粒体的蛋白含量测定(Bradford 法) | 第25-26页 |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5页 |
·不同方法制备的大鼠肝微粒体蛋白含量测定 | 第25页 |
·结果 | 第25-26页 |
·不同方法制备的肝微粒体P450 含量测定 | 第26-28页 |
·测定方法 | 第26页 |
·测定结果 | 第26-28页 |
·探针药物代谢物的LC-MS/MS 检测 | 第28-31页 |
·色谱条件 | 第28页 |
·质谱条件 | 第28-29页 |
·探针药物代谢物的检测 | 第29页 |
·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标准品测定的方法学考察 | 第30-31页 |
·甘草酸及甘草素对大鼠CYP450 酶的影响 | 第31-35页 |
·单探针实验法 | 第31-32页 |
·Cocktail 探针实验法 | 第32页 |
·实验结果 | 第32-35页 |
·讨论 | 第3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温肾咳喘片对大鼠肝脏的毒性研究及其代谢组学初探 | 第37-57页 |
1 引言 | 第37页 |
2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37页 |
·实验动物 | 第37-38页 |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温肾咳喘片对SD 大鼠肝脏毒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动物分组及给药 | 第38页 |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38-39页 |
·肝脏病理组织观察 | 第39页 |
·蛇床子提取物的代谢组学研究 | 第39页 |
·色谱条件 | 第39页 |
·质谱条件 | 第39页 |
·尿液样本的处理 | 第39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9-54页 |
·温肾咳喘片各成分对大鼠血清生化的影响 | 第39-43页 |
·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 | 第43-45页 |
·代谢组学研究结果 | 第45-54页 |
·大鼠尿液质谱图 | 第45-47页 |
·数据导出及预处理 | 第47-51页 |
·不同性别大鼠尿液间的成分差异 | 第51-52页 |
·不同给药时间大鼠尿液间的成分差异 | 第52-53页 |
·蛇床子组与空白组大鼠尿液间的成分差异 | 第53-54页 |
·检索生物标记物 | 第54页 |
5 讨论 | 第54-55页 |
·温肾咳喘片对SD 大鼠肝脏毒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蛇床子提取物的代谢组学研究 | 第55页 |
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57-60页 |
1 结论 | 第57-58页 |
2 创新性 | 第58页 |
3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