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 Quasi-Z源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 | 第14-16页 |
1.2.1 Quasi-Z源逆变器的特点 | 第14页 |
1.2.2 传统方法调制的Quasi-Z源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 | 第14-16页 |
1.3 本文选题的意义与主要工作 | 第16-19页 |
1.3.1 本文选题的意义 | 第16页 |
1.3.2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9页 |
2 三相Quasi-Z源逆变器的混合调制 | 第19-39页 |
2.1 典型的三相Quasi-Z源逆变器 | 第19-23页 |
2.1.1 三相Quasi-Z源逆变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2.1.2 传统SPWM调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2.2 三相Quasi-Z源逆变器的混合调制 | 第23-37页 |
2.2.1 混合调制方法的工作原理 | 第23-28页 |
2.2.2 Quasi-Z源网络电容、电感参数设计 | 第28-29页 |
2.2.3 混合调制Quasi-Z源逆变器的仿真验证 | 第29-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基于混合调制的Quasi-Z源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 | 第39-63页 |
3.1 混合调制下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 | 第39-41页 |
3.2 与传统SPWM调制方法下的Z网络参数的对比 | 第41-42页 |
3.3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仿真验证与对比分析 | 第42-61页 |
3.3.1 传统SPWM调制下的系统 | 第42-52页 |
3.3.2 混合调制下的系统 | 第52-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4 三相Quasi-Z源逆变器的损耗及效率的对比分析 | 第63-79页 |
4.1 工作状态分析 | 第63-67页 |
4.1.1 三相Quasi-Z源逆变器的开关器件导通电流 | 第63-66页 |
4.1.2 Quasi-Z源网络各器件的导通电流 | 第66-67页 |
4.2 三相Quasi-Z源逆变器的损耗 | 第67-72页 |
4.2.1 逆变器开关器件的损耗 | 第67-71页 |
4.2.2 Quasi-Z源网络的损耗 | 第71-72页 |
4.3 传统SPWM调制下三相Quasi-Z源逆变器的对比分析 | 第72-74页 |
4.3.1 逆变器开关器件的损耗 | 第72-73页 |
4.3.2 Quasi-Z源网络的损耗 | 第73-74页 |
4.4 两种调制方法下的三相Quasi-Z源逆变器的效率对比分析 | 第74-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5 三相Quasi-Z源逆变器的设计及实验验证 | 第79-87页 |
5.1 主功率电路设计 | 第79-81页 |
5.1.1 Quasi-Z源二极管和逆变器MOSFET | 第79页 |
5.1.2 Quasi-Z源网络电容、电感设计 | 第79-80页 |
5.1.3 驱动电路设计 | 第80-81页 |
5.2 软件设计 | 第81页 |
5.3 混合调制信号实验 | 第81-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6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作者简历 | 第93-9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