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11-1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1-12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12页 |
1.4.2 可能的不足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2.1 交易费用理论概说 | 第13-14页 |
2.2 中间性经济组织理论 | 第14-15页 |
2.3 农户参与理论概说 | 第15-16页 |
2.4 农业产业化理论 | 第16-23页 |
2.4.1 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理论发展渊源 | 第16-17页 |
2.4.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 第17-18页 |
2.4.3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涵义、类型及其选择 | 第18-20页 |
2.4.4 稻米产业化经营研究 | 第20-23页 |
第三章 淮安市稻米产业化经营及组织 | 第23-33页 |
3.1 淮安市稻米产业化经营发展概况 | 第23-24页 |
3.2 淮安稻米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 | 第24-31页 |
3.2.1 一元模式:企业基地一体化模式 | 第24-25页 |
3.2.2 二元型模式:企业+农户模式 | 第25-27页 |
3.2.3 多元型模式:企业+X+农户 | 第27-31页 |
3.3 淮安稻米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优缺点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淮安稻米产业化组织模式的案例比较 | 第33-43页 |
4.1 案列描述 | 第33-35页 |
4.2 案列比较分析 | 第35-40页 |
4.2.1 三家公司稻米产业化组织经营模式选择分析 | 第35-36页 |
4.2.2 三家公司产业化组织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36-37页 |
4.2.3 三家公司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0页 |
4.3 案例启示 | 第40-43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 第43-4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5.1.1 稻米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动态择优"的过程 | 第43页 |
5.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合作信誉、稻米产品的专用性和专用性资产等会直接影响稻米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选择 | 第43页 |
5.1.3 多元模式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占有主导地位 | 第43页 |
5.1.4 稻米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 | 第43-44页 |
5.2 相关政策建议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