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水稻抗黑条矮缩病转基因植株的构建与鉴定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水稻黑条矮缩病及其研究现状第8-13页
        1.1.1 RBSDV的结构及特征第8-9页
        1.1.2 RBSDV的传播介体及寄主范围第9页
        1.1.3 灰飞虱的传毒机制第9页
        1.1.4 灰飞虱海藻糖酶第9-10页
        1.1.5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症第10页
        1.1.6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和流行因素第10-11页
        1.1.7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第11-13页
    1.2 RNAi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1 RNAi的发现过程第13页
        1.2.2 RNAi的作用机制第13-14页
        1.2.3 RNAi技术在植物抗病毒中的应用第14页
        1.2.4 RNAi技术在植物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第14-15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Memb RNAi载体的构建及其与S3 RNAi转基因植株的鉴定第16-2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6-21页
        2.1.1 材料第16页
        2.1.2 仪器及试剂第16-18页
        2.1.3 方法第18-2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1-25页
        2.2.1 构建灰飞虱海藻糖酶基因(Memb)的RNAi载体第21-22页
        2.2.2 T_2代Memb RNAi转基因水稻阳性植株鉴定第22-24页
        2.2.3 T_3代S3RNAi转基因水稻阳性植株鉴定第24-25页
    2.3 结论与讨论第25-26页
第三章 RBSDV传播系统的构建与Memb和S3 RNAi转基因植株抗性鉴定第26-34页
    3.1 材料第26页
        3.1.1 实验材料与工具第26页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6页
    3.2 方法第26-28页
        3.2.1 水稻传毒材料的培育第26-27页
        3.2.2 灰飞虱的饲养第27页
        3.2.3 RBSDV传播体系第27页
        3.2.4 植株接种后的鉴定第27-28页
        3.2.5 转基因水稻的农艺性状分析第2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8-33页
        3.3.1 RBSDV病源叶片鉴定第28-29页
        3.3.2 RBSDV传播体系的构建第29页
        3.3.3 Memb RNAi转基因水稻和S3RNAi转基因水稻植株对RBSDV的抗性鉴定第29-32页
        3.3.4 Memb RNAi与S3 RNAi转基因植株农艺性状分析第32-33页
    3.4 结论与讨论第33-34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34-36页
    4.1 总结第34页
    4.2 展望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42页
致谢第42-44页
作者简介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粱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和益生菌对肉鸡的生长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下一篇:洞口辣椒病毒病调查检测和病毒分子进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