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翻转创新的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用户需求驱动 | 第10-11页 |
1.1.2 社会价值实现 | 第11页 |
1.1.3 学术研究倡导 | 第11-12页 |
1.1.4 政府政策支持 | 第12页 |
1.2 研究述评 | 第12-14页 |
1.2.1 空间设计 | 第12-13页 |
1.2.2 资源建设 | 第13页 |
1.2.3 馆员发展 | 第13页 |
1.2.4 阅读服务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1 案例研究法 | 第14页 |
1.3.2 实证研究法 | 第14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4.1 用户中心理论 | 第14-15页 |
1.4.2 翻转课堂理念 | 第15页 |
1.4.3 颠覆数字图书馆 | 第15-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18页 |
1.5.1 注重实体空间向人群聚集区域的延伸 | 第16页 |
1.5.2 发挥民间私募与读者决策采购的作用 | 第16页 |
1.5.3 加强图书馆员的角色细分和功能定位 | 第16页 |
1.5.4 促进阅读服务的系统化和常态化发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空间设计翻转创新 | 第18-32页 |
2.1 泰国商场图书馆 | 第18-23页 |
2.1.1 TK Park简介 | 第18-19页 |
2.1.2 TK Park内部区隔 | 第19页 |
2.1.3 TK Park儿童空间 | 第19-20页 |
2.1.4 TK Park使用费用 | 第20-21页 |
2.1.5 设计规划与经营 | 第21-23页 |
2.2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广场图书馆 | 第23-27页 |
2.2.1 布里斯班广场图书馆简介 | 第23页 |
2.2.2 布里斯班广场图书馆愿景 | 第23-24页 |
2.2.3 图书馆特色资源 | 第24-26页 |
2.2.4 融入购物中心的模式 | 第26-27页 |
2.3 空间设计翻转创新策略 | 第27-32页 |
2.3.1 注重内部空间设计的第三空间化 | 第27-29页 |
2.3.2 强化外部空间向人群聚集区延伸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资源建设翻转创新 | 第32-41页 |
3.1 高雄市立图书馆资源建设模式 | 第32-36页 |
3.1.1 高雄市图历史沿革及建设背景 | 第32-33页 |
3.1.2 高雄市图翻转资源建设创新模式 | 第33-36页 |
3.2 佛山市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模式 | 第36-38页 |
3.2.1 佛图新书借阅处背景 | 第36-37页 |
3.2.2 佛图新书借阅处模式 | 第37-38页 |
3.3 资源建设翻转创新策略 | 第38-41页 |
3.3.1 拓展民间私募式资源建设渠道 | 第38-39页 |
3.3.2 创新馆社商无缝合作采购模式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馆员发展翻转创新 | 第41-52页 |
4.1 医学图书馆员角色转变模式 | 第41-48页 |
4.1.1 医学图书馆工作变迁 | 第41-42页 |
4.1.2 期刊文献中的角色分类 | 第42-45页 |
4.1.3 工作公告中的角色分类 | 第45-46页 |
4.1.4 医学馆员角色翻转创新 | 第46-48页 |
4.2 馆员发展翻转创新策略 | 第48-52页 |
4.2.1 提升馆员新技术能力 | 第48-49页 |
4.2.2 细分馆员角色与职责 | 第49-50页 |
4.2.3 翻转图书馆员的形象 | 第50-52页 |
第五章 阅读服务翻转创新 | 第52-62页 |
5.1 韩国釜山金井区图书馆 | 第52-56页 |
5.1.1 金井区图书馆硬件与目标 | 第52-53页 |
5.1.2 图书馆翻转阅读专案计划 | 第53-56页 |
5.2 圣安东尼奥公共图书馆 | 第56-59页 |
5.2.1 全数字图书馆形成背景 | 第56-57页 |
5.2.2 全数字图书馆Biblio Tech | 第57-59页 |
5.2.3 全数字化阅读存在问题 | 第59页 |
5.3 阅读服务翻转创新策略 | 第59-62页 |
5.3.1 保障阅读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 第60页 |
5.3.2 实现全数字阅读跨越式发展 | 第60-62页 |
第六章 公共图书馆翻转创新展望 | 第62-68页 |
6.1 公共图书馆与商业跨界联结 | 第62-63页 |
6.2 公共图书馆与用户密切关联 | 第63-64页 |
6.3 公共图书馆多维整合外界资源 | 第64-65页 |
6.4 公共图书馆翻转的适应独特性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