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木质素概述 | 第13-17页 |
1.2.1 木质素的结构 | 第13页 |
1.2.2 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种类 | 第13-14页 |
1.2.3 木质素降解酶系 | 第14-15页 |
1.2.4 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机制 | 第15-17页 |
1.3 菌丝球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1 菌丝球的特性和成球机制 | 第17-18页 |
1.3.2 菌丝球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3 菌丝球作为固定化载体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1.5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5.1 课题的来源 | 第20页 |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2.1.1 实验菌株及土壤样品 | 第22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22页 |
2.1.3 培养基 | 第22-23页 |
2.1.4 模拟工业废水 | 第23页 |
2.1.5 缓冲液及常用试剂配制 | 第23-24页 |
2.1.6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31页 |
2.2.1 菌株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 第24-25页 |
2.2.2 木质纤维素酶活力测定 | 第25-27页 |
2.2.3 菌悬液的制备 | 第27页 |
2.2.4 单一真菌菌丝球成球条件的优化 | 第27-28页 |
2.2.5 复合菌菌丝球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28页 |
2.2.6 菌丝球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7 菌丝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9页 |
2.2.8 单一真菌菌丝球和复合菌菌丝球处理多种废水的性能比较 | 第29页 |
2.2.9 复合菌菌丝球对造纸废水的处理 | 第29-30页 |
2.2.10 复合菌菌丝球对重金属Cu2+、Pb2+废水的处理 | 第30页 |
2.2.11 复合菌菌丝球对染料废水的处理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 章木质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成球条件优化 | 第32-42页 |
3.1 菌株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第32-34页 |
3.1.1 菌株的分离纯化 | 第32页 |
3.1.2 菌株的初筛 | 第32-33页 |
3.1.3 菌株的复筛 | 第33-34页 |
3.1.4 菌株的鉴定 | 第34页 |
3.2 单一真菌菌丝球成球条件优化 | 第34-41页 |
3.2.1 不同碳源对单一真菌菌丝球成球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2 碳源浓度对单一真菌菌丝球成球的影响 | 第35页 |
3.2.3 不同氮源对单一真菌菌丝球成球的影响 | 第35页 |
3.2.4 氮源浓度对单一真菌菌丝球成球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5 pH值对单一真菌菌丝球成球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6 接种量对单一真菌菌丝球成球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7 温度对单一真菌菌丝球成球的影响 | 第38页 |
3.2.8 转速对单一真菌菌丝球成球的影响 | 第38页 |
3.2.9 培养时间对单一真菌菌丝球成球的影响 | 第38-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可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双菌共生菌丝球的制备 | 第42-51页 |
4.1 X1012 接入时间对复合菌菌丝球的形成和产酶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 接种孢子浓度对复合菌菌丝球的形成和产酶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 pH值对复合菌菌丝球的形成和产酶的影响 | 第44页 |
4.4 温度对复合菌菌丝球的形成和产酶的影响 | 第44-45页 |
4.5 摇床转速对复合菌菌丝球的形成和产酶的影响 | 第45-46页 |
4.6 培养时间对复合菌菌丝球的形成和产酶的影响 | 第46-48页 |
4.7 复合菌菌丝球形态观察 | 第48-4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可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双菌种共固定化菌丝球对废水处理的性能研究 | 第51-61页 |
5.1 单一真菌菌丝球和复合菌菌丝球处理多种废水的性能比较 | 第51-52页 |
5.2 复合菌菌丝球处理各种废水的性能研究 | 第52-59页 |
5.2.1 复合菌菌丝球对造纸废水的处理 | 第52-55页 |
5.2.2 复合菌菌丝球对多种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 | 第55-57页 |
5.2.3 复合菌菌丝球对多种染料废水的处理 | 第57-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1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