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1 国内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外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乌海市房地产信贷现状 | 第14-34页 |
2.1 全国房地产信贷现状考察分析 | 第14页 |
2.2 乌海市房地产发展现状 | 第14-19页 |
2.2.1 房地产投资、房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情况 | 第15-16页 |
2.2.2 商品房成交金额、成交面积情况 | 第16-17页 |
2.2.3 商品房价格走势 | 第17-18页 |
2.2.4 商品住宅库存过剩,去库存任务较重 | 第18页 |
2.2.5 保障性住房建设及使用情况 | 第18-19页 |
2.3 乌海市房地产信贷情况 | 第19-22页 |
2.3.1 总体情况 | 第19-20页 |
2.3.2 行际分布情况 | 第20-21页 |
2.3.3 房地产信贷结构 | 第21-22页 |
2.3.4 保障性住房信贷情况 | 第22页 |
2.4 乌海市房地产信贷压力测试情况 | 第22-34页 |
2.4.1 压力测试基本方案 | 第22-24页 |
2.4.1.1 测试思路 | 第22-23页 |
2.4.1.2 模拟情景 | 第23-24页 |
2.4.1.3 测试方法 | 第24页 |
2.4.2 压力测试内容 | 第24-32页 |
2.4.2.1 个人住房贷款 | 第24-26页 |
2.4.2.2 房地产贷款 | 第26页 |
2.4.2.3 房地产上下游行业贷款 | 第26-32页 |
2.4.3 压力测试结果汇总 | 第32-34页 |
第三章“新常态”下乌海市房地产信贷风险 | 第34-39页 |
3.1 房地产信贷数据或报表缺乏准确性 | 第34页 |
3.2 房地产贷款不良及关注有所增加 | 第34页 |
3.3 土地储备贷款(地产开发贷款)存在的风险 | 第34-35页 |
3.3.1 逆周期大幅增长 | 第34-35页 |
3.3.2 土地储备贷款风险不容忽视 | 第35页 |
3.4 保障性住房信贷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3.4.1 辖内银行业机构支持保障性住房金额少、占比低 | 第35页 |
3.4.2 辖内参与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银行业机构 | 第35页 |
3.4.3 工程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对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信贷支持不足 | 第35页 |
3.4.4 贷款用途不易确定 | 第35-36页 |
3.4.5 政府融资平台进入还款高峰期,还款压力加大 | 第36页 |
3.5 以房地产为标的的抵押贷款面临抵押品价值缩水风险 | 第36页 |
3.6 房地产企业借道融资风险需引起关注 | 第36页 |
3.7 房地产相关行业受“牵连”,加剧了上下游行业的信用风险 | 第36-37页 |
3.8 开发企业的关联关系复杂,潜在风险更为隐蔽 | 第37页 |
3.9 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压力风险 | 第37-39页 |
3.9.1 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意识较为淡薄 | 第37页 |
3.9.2 房地产信贷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 第37-38页 |
3.9.3 房地产信贷人员的素质亟需提高 | 第38-39页 |
第四章“新常态”下加强乌海市房地产业信贷风险防控措施研究 | 第39-47页 |
4.1 发挥政府自身职能作用 | 第39-40页 |
4.1.1 提高政策执行力 | 第39-40页 |
4.1.2 提高统筹协调能力 | 第40页 |
4.1.3 严把土地收储关 | 第40页 |
4.2 提高房地产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 | 第40-41页 |
4.2.1 加强投资规划 | 第40-41页 |
4.2.2 提升盈利能力 | 第41页 |
4.2.3 打通“两房”通道 | 第41页 |
4.2.4 适时调整房价 | 第41页 |
4.2.5 拓宽融资渠道 | 第41页 |
4.3 增强银行房地产信贷管理能力 | 第41-47页 |
4.3.1 严格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 | 第42页 |
4.3.2 严密盯防房地产信贷风险 | 第42页 |
4.3.3 做好贷款“三查”工作 | 第42-43页 |
4.3.4 强化对抵押物的动态监控 | 第43-44页 |
4.3.5 做实贷款五级分类工作 | 第44页 |
4.3.6 进一步加强房地产风险监测 | 第44页 |
4.3.7 加大房地产贷款风险排查力度 | 第44-45页 |
4.3.8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 第45页 |
4.3.9 创新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 | 第45页 |
4.3.10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 第45页 |
4.3.11 提高信贷人员素质 | 第45-46页 |
4.3.12 加强声誉风险管理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5.1 结论 | 第47页 |
5.2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