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研究动态 | 第15-23页 |
2.1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内涵 | 第15页 |
2.2 关于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划分的研究 | 第15-17页 |
2.3 关于农业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研究 | 第17-19页 |
2.4 关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的研究 | 第19-20页 |
2.5 关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的农业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研究 | 第20-21页 |
2.6 文献评述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3.1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演化 | 第23-24页 |
3.2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第四章 陕西省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分析 | 第25-33页 |
4.1 陕西省农业发展总体情况 | 第25页 |
4.2 陕西省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分析 | 第25-31页 |
4.2.1 陕西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4.2.2 陕西省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4.2.3 陕西省现有组织模式分析 | 第28-31页 |
4.3 陕西省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指标体系构建 | 第33-39页 |
5.1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评价目标 | 第33页 |
5.2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评价内容 | 第33-35页 |
5.2.1 关于经济效益目标的评价内容 | 第33-34页 |
5.2.2 关于社会效益目标的评价内容 | 第34页 |
5.2.3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效益目标的评价内容 | 第34-35页 |
5.2.4 关于环境保护效益目标的评价内容 | 第35页 |
5.3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选择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39页 |
第六章 陕西省农业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 第39-55页 |
6.1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9-42页 |
6.1.1 基本概念 | 第39页 |
6.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9-40页 |
6.1.3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40-42页 |
6.2 指标权重确定 | 第42-46页 |
6.2.1 指标权重计算 | 第42-45页 |
6.2.2 一致性检验 | 第45-46页 |
6.3 陕西省农业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分析 | 第46-55页 |
第七章 政策建议 | 第55-57页 |
7.1 模式选择要因地制宜 | 第55页 |
7.2 政府要加强引导和鼓励作用 | 第55-56页 |
7.3 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 | 第56页 |
7.4 鼓励信息技术应用,加强监管力度 | 第56-57页 |
结论及不足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